泉州以创新举措加深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鲤好

2024-01-31 0 576


走进福建泉州,你一定会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作为“东亚文化之都”,这里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活态的文化遗产、宽博的海外交流和多元的群众文化。近年来,泉州非遗文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融合创新,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逐渐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中,不断创新的举措,更加深了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当下,青年群体中兴起了博物馆“打卡”热,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也迎来了大批青年游客。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纪实电影,记录着千百年间这座城市、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示着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面貌。馆中的文物是“精华”所在,是古人留给现代世界的“彩蛋”,可看到岁月流淌的痕迹,原原本本地展示着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人们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享受了一场文化“大餐”,也对泉州非遗文化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非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还体现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随处可见的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妆糕人、花灯、雕塑等非遗传承人一边展示自己创作的非遗作品,一边现场传授创作经验。一面是馆内的千年文化,一面是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还有什么是比这更直观、更具体、更鲜活的“历史课”呢?同样,南音艺苑、府文庙南音周末等演出在全新舞美灯光的“加成”下,让“仙乐风飘刺桐城”的盛景再现,身着古式服装的演奏者、表演者们惊艳绝伦的演出成功“击中”了当下年轻人的取向,吸引他们用全身心来感受、体验“中国音乐史活化石”——南音的深厚魅力。


如今,世遗之城泉州已跻身到“网红”旅游城市的队列中,这得益于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运用,根源在于非遗文化的宣传窗口越来越大,从而愈发为人所知。从开办非遗集市,举办非遗购物节、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在其中切身体验非遗文化、购买非遗文创产品;到举办非遗研学,天南海北的大中小学生奔赴这座文化厚重的城市……不断探索“非遗+旅游”“非遗+创意”的发展之路和灵活多样的创新举措,实现了非遗文化“走出去”和越来越多青年群体主动“走进来”了解非遗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双向奔赴”。


当南音艺苑的演出被作为强烈推荐项目写进旅游攻略中;当带着非遗文化元素的冰箱贴、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当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非遗传承人的摊位前引来大批游人驻足观看,一系列传承弘扬泉州非遗传统文化创新举措的意义在这一刻尽显,也正是在非遗文化创新化、时代化的表达中,进一步加深了青年群体对历史文化的熏陶和了解。(黄笑蕊)

泉州以创新举措加深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鲤好
泉州以创新举措加深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鲤好


泉州鲤城:答好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古城卷”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文化的根脉。近年来,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区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程,在全国率先建成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全省率先建立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基地,致力打造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司法护宝”品牌,为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常态化”司法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近年来,鲤城区以泉州申遗为契机,注重摸排古城保护现状,加快建立健全遗产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司法保护力度,用法治力量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古城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对象范围广。为了将力量拧成一股绳,鲤城区成立法检公牵头,文旅、住建、应急、消防等单位参与的古城保护联盟,通过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方式,推动建立“文物长”制度、文保单位和古建筑“巡更打卡”制度、传统建筑构筑物收储机制等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措施;有效落实联合巡查、联席会议、整改销号、集中培训等制度,形成“文物主管+公安+消防+街道+社区+业主”联合监管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核心区,鲤城区文化遗产丰厚,辖区共有8处世界遗产点、81处文物保护单位。出于司法保护集约化需要,鲤城区建立特色司法保护档案,将文物保护状况、涉法涉诉情况整理立档,并对文物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区分红、橙、黄、绿四种风险等级,分级落实保护措施。同时,该区联合华侨大学设立“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基地”“海上丝绸之路司法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联合泉州市文旅局成立“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与泉州文旅集团共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举办“守护世遗泉州”论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

“专业化”问题化解

文化遗产保护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在古城保护发展进程中,鲤城区注重引入司法力量协助解决涉历史文化遗产难题积案,以巡回审判、公益诉讼等为抓手,创新问题化解机制,走出专业、特色的古城保护提升之路。

“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的创建,是鲤城司法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项创新举措。2020年4月,该区在全市率先设立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集中受理泉州市22个文化遗产点为代表、涉及泉州市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依法打击危害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妥善化解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相关物权保护、相邻关系、继承析产等纠纷,其中审结的涉苏廷玉故居物权保护纠纷系列案被评为福建省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该区还聘任12名海丝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专家和3名专家陪审员,参与文化遗产疑难案件的研讨、调解和判后答疑,帮助提升相关案件审判专业化水平。

聚焦古城保护中涉法涉诉的重难点问题,鲤城区还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建立古城保护行政监管与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衔接配合工作机制,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有效推动解决古城范围内的违章搭盖、安全隐患等问题,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文保单位、古民居、古大厝的修缮、保养、周边环境整治等常态化保护措施。此外,鲤城公安部门还切实打击文物犯罪,督促安全管理主体落实相关责任。

“特色化”普法宣传

司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在于定分止争,更在于弘扬法治。近年来,鲤城区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努力增进普法实效,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意识,助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新发展。

2021年6月,鲤城区在古城建成全国首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馆内设置典型案例专栏,配备互动体验区,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影像资料和互动游戏等形式,深层次、多方位地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我国、世界各地文化遗产和相关法律保护工作情况。同时,该区还设立“护城检察联络点”“检察护宝观察点”,常态化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定期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沙龙、“校检合力护宝·守护世遗泉州”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多方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格局。

此外,鲤城区还发布《鲤城法院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白皮书》,深入社区、文保单位周边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推出《古城漫游记》普法漫画并在全国发行,通过漫画图解方式普及古城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拍摄《“泉”在这“鲤”》世遗普法短视频,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直播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凝聚古城保护共识。(张唯)

历史文化泉州别名

历史文化泉州别名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

泉州市简介:

泉州市,简称“泉”或“鲤”,福建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承福州市、莆田市,南接厦门市,东望台湾岛,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887.9万人。泉州市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

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境内有灵山圣墓、开元寺、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景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拥有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权。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22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位置境域:

泉州市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

泉州的文化史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

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

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

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

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

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

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

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

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

儒商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所开办的商号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获得了长久而良好的商业信誉。

儒商奉行的诚信为本,还表现为守法重约。

儒商大多从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庭训,有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能够信守契约和法条的要求与原则。

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透明、法制健全,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为人处世,惟有坚持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彼此无欺,才是长远制胜之道,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

同时,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从制度设计上发挥法律与契约的规范作用,还应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

义利,是儒家关注的核心价值命题。

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商把“重义”视为经商的重要原则,强调宁舍利取义而不见利忘义。

明代一位著名晋商在总结其经商经验时提出,商人应与士一样,讲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义制,名以清修”。

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今天仍然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所必需的。

在社会分工与合作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与人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机统一体。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等,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大义”所在。

每个人在谋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并有助于促进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同时是否妨碍他人合法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使前者服从于后者。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求真而务实的泉州商人,不拘泥于传统封建理学的言义、言理、不言利的旧观念,把义与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他们又信奉谋利而不忘义,谋利就是为了义,有了利才能真正实现义。

否则,空谈义,不谋利,于事无益,于家无补,一切徒劳。

泉州商人知书明理,通情达理,在儒家文化熏陶下,他们为人处世礼让三先,轻易不与人争斗,给人以谦恭、儒雅的良好形象。

在处理商务活动中,他们以理在先,遵守规矩,守德守义守信。

与人相处讲道理,明是非,这使得泉州商人在商务活动中,给人以信任感、可靠感,如此便使其生意不断地做强做大。

儒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泉州宝贵的经济文化的基础,更是泉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文支撑。

说到泉州的历史与经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

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

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从泉州港口开出的货船,装载着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后进入波斯湾地区,形成了一条联接亚、非、欧、美的海上大动脉,一派繁华热闹。

频繁的贸易让泉州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原汉人往泉州的迁移,促进了先进生产工具和造船技术的传播,也使泉州元宵节泉州游园活与海外地区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

唐代中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外销的主要途径。

宋元全盛时期,泉州港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外国商人和中国商贾,云集在泉州街头,码头上进口的香料、珠宝,出口的丝绸、瓷器,堆积如山,各国的商船以及前来进贡朝廷的诸侯国使者,都集中在这个盛大的海港。

北宋末年,官府在泉州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来华外国使节。

一些外国商人,聚居在泉州城南一带,形成了“蕃人巷”。

元代,泉州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

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一百多个,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

往来的商船为东南亚各国带去了养蚕取丝的技术、精美的宋瓷和青花瓷,也为中国带来了东南亚的染料、埃及的历表、印度的香料,还有药材、犀角、珠宝、钻石和许多珍禽异兽。

商船来来往往,每次能装载二三百吨货物,扬帆出海,十分壮观。

因为拥挤和超载,当时有些运载货物的商船刚出港口就沉没了,今天泉州港口附近还有百余只沉船,沉船上有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同其他港口城市一样,泉州至今还保存着海岸文化交流重镇的历史与遗迹,其中包括因港口形成的桥梁建筑,比如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桥。

这座桥梁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综合运用的工程,它首创了筏形桥基,并且采用种植牡蛎的方法加固桥基。

泉州还有中国古代最长的跨海石桥安平桥,全长2250米,直接从码头插入海岸,供人和货物进出。

透过这些桥梁,人们看到了港口昔日的繁荣。

古泉州的其他建筑,也体现着中外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

比如泉州的清净寺,圆形的穹顶、尖拱形的大门,具有十分浓郁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细部结构却又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各国商客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泉州确定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些宗教遗迹,是泉州发达的海上贸易促成的文化遗存,也与从事航运的人们特有的海神崇拜有关。

人们从泉州港口出海时,常在泉州西郊九日山麓的廷福寺举行祈风仪典,祈祷中外商船都能平安地抵达或归来。

人们同时还拜祭女性海神妈祖。

由于泉州港口的地位和影响,泉州迅速成为妈祖信仰的传播中心,并在华人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祈风和拜祭仪式中,人们会在岩石上刻上祈祷的记录,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宝贵的祈风遗迹。

这些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载了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史及民间友好交往史,是现存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

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

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

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里有网站,可以自己去看:

要想获得更好的文化发展,青年人应该具体怎么去做?

俗话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力量国家有希望。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动力。面对坎坎坷坷发展的文化之路,作为青少年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入到祖国的文化发展之中是青年人的骄傲。在我看来,青年人想要将祖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掘文化底蕴,感受文化熏陶

我们的祖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绵绵不绝的文化历史。并且中国是文明古国中文化发展唯一没有断续的国家,我国保留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古文化,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志士,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受中华文化的特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中华文化

青少年正是学知识懂礼仪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老师课堂教授的文化知识,也要提高自己的课外文化技能。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去学习中华文化技能,不单单感受文化,并且加入行动中去。像书法、水墨画、古筝、琵琶等等,都可以安排时间去学习锻炼,不仅为中华文化发展勾起桥梁,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含量。

三、尽自己的力量宣扬中华文化

当青少年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后,便可以向不懂不知文化的人传授。当青少年看到别人受到文化熏陶后而喜欢上中华文化,这种文化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青少年要立大志,不仅在身边传播中华文化,也要将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带到国际舞台之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促进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青少年是我国的一股洪流,有着迸发的生命力。在青少年的携手共进之下,中华文化定能得到大力发展,永远在世界文化之林褶褶生光。

南音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南音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篇一:南音兴趣小组总结

20**年春季 “南音”被誉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中华民族音乐的根。为继续弘扬民族文化,我校把南音引入课堂,开展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南音教材”,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本学期,我校请专业南音教师,成立“南音兴趣小组”,组织对南音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更加系统的南音知识。目前兴趣小组学员共计24多人,每周四下午第二、三节课开设南音课程,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南音演唱,成为校园艺术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学校的这一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热情参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南音,爱上南音,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对南音的唱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努力寻找南音与现代声乐的结合点,从唱腔人手,注意发声、呼吸、音准、音高、节奏、咬字等方面的训练,充分利用声乐在南音演唱中的有利因素,同时挖掘南音的内在神韵,多听老前辈演喁,多听演唱水平较高的唱片、录音磁带,演唱时注意吞吐,利用紧吸慢呼的方法,在强拍时快速吸气,然后吐出字音;注意口型的美观及咬字的发音、字腰、收尾三个过程等,充分体现南音这种民间音乐的幽婉、典雅、动听的古韵。

十年磨一剑,古乐焕新生。相信南音这一艺术奇葩已会在三朱小学深深扎下了根,再过十年,它必将更加枝繁叶茂!

篇二:中学南音教学反思

在音乐课上,我问多位同学喜不喜欢南音,他们都回答:“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感觉。”这让我惊愕不已,并留给我无限思考。作为植根于闽南花锦山川,有着“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民族乐苑的奇葩” 美誉,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南音,如今却面临着听众“断代”非常严重的现象。如何加快南音的普及,培育南音保护和传承的土壤,让其焕发新生命力,引起人们关注和探讨。

在我们的印象里,南音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心里的歌,是思乡切切的游子的天籁,是古典雅韵的安静缠绵。通过走访村落间的南音社,我们发现南音的发展现状和印象中的差不多,在南音社中,绝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很少发现年轻人的身影。于是我对十五至三十岁的人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大群众对南音的了解还是很少,南音传播难题已成为制约南音传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走进校园,发现许多学校都建办了南音社团,组建南音兴趣小组,泉州中小学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南音比赛,这些都对南音的传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南音这个特色文化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慢慢地进入校园,成为校园另一道风景线,然而,据不完整调查,真正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以南安2014年度的中小学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为例:小学组相对开设学习的多,但是占全市的小学是极少的比例。另外中学组的更少,而且参赛选手并不完全来自有开设南音课的学校。为此,我认为中学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应注意以以下几点:

(一)南音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

泉州南音保存着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悠久历史、丰富内涵深受世人瞩目。这种高深优雅的戏曲文化,能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先辈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积累下来的诸多“法度”,如引、搭、贯、接、过撩、做韵、唱词叫字等,这些原生态文化,应原原本本继承下来,并当做宝贵财富予以保护。在当今科学十分发达的社会,青年人已不满足目前南音的现状,因此南音的创新发展是必经之路。南音工作者是南音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在南音中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南音既传统又现代,即在创作南音戏曲时,在传统音乐元素中添加现代的音乐元素将促进南音在青年人中的推广。同时积极探讨能否将南音的舞台形式也加以改变,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

(二)南音发展保证传承的连贯性

无论是南音工作者还是其爱好者都面临“老龄化”,因此,推动南音发展应从娃娃抓起,南音发展校园化就不会只是空谈。

1、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除了在南音专业开展专业教学外,应在高校范围内扩大南音教学规模,如在各高校开设南音选课、创办南音社团、在学校进行南音表演等,邀请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途径以接触和了解南音,从而提高南音的教学层次。

2、鼓励大学生进行南音创作。南音作品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在南音中注入新的元素,而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代表和生力军,因此鼓励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现代元素带入南音的创作中,使南音作品更贴进现代生活,更现代化,这更易于南音的创新与传播。

3、创新发展南音的舞台表现形式。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南音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青少年中普及南音才是最根本的传承。进一步在学校普及南音课程,在提升普及量的基础上保证教育的质量。将老艺人、民间音乐家和地方馆阁的表演艺术家引进校园,以讲座或演出的方式使学子们融入这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中,使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便于学生接收大量传统音乐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南音的传播与普及,同时也能使学子们感受到南音的魅力,进而欣赏并喜欢南音这一传统艺术。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南音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是为学生搭建平台,给予学子们表演的机会。由于艺术的舞台魅力

往往不同于剧场的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体验差别很大,因此,亲自参与和欣赏感受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二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民间,走访社会大众,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人们对南音的看法,普及南音的基础知识,宣传南音的魅力,加深南音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也能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增强专业水平。

(三)南音发展应借助社会平台

南音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可通过建立南音基金会为南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南音的传播离不开社团以及媒体的支持。南音社团的发展是南音传播的载体,而媒体则是南音宣传的一种主要途径。社团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比赛及交流活动,比如以市级或者县级进行南音比赛;在传统节假日进行南音踩街活动;定期与其他南音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并邀请社区或者高校学生参与;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南音下乡活动;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南音基础知识以及音乐学习等方面的传播,关注南音社团以及有关南音活动开展。

(四)南音发展需引起基层政府的重视

国家在推动文化大繁荣的同时,各级政府也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南音是属于闽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南音的发展。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本着传播南音文化,传播闽南人优秀品质的信念,政府应考虑在支持传统文化方面进行财政支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南音的改革以及南音的传播途径的拓展中,从而有效地扩大南音的参与人群。同时,政府应推出监督机制,使资金切实到位,并准确的投入南音的发展中。要抓住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大力发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有利于“非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努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加大对南音的投入和宣传。政府对南音的投入,不应该仅仅只停留于口头上,而应该加大一些更具实效性的投入。如政府能够以官方的名义定期开展南音的交流和比赛活动,从而更大程度地扩大南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南音对于青少年人群的推广和在学校中的创新方式

1、南音的节奏,南音的唱法,以及歌词不能让多数人明白。

2、南音在人们心中,是一种比较古老,死板的音乐。

3、多数人认为南音较陌生,没有从小培养对南音的兴趣。大部分家长,更喜欢孩子学习流行乐以及钢琴等乐器。

篇三:泉州市管理先进校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洛江区马甲彭殊小学是一所农村的基层小学,地处马甲镇西南边,南与洛江区河市镇相接壤,西与南安市洪濑镇比邻。学校创建于1941年,迁建于20**年5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惠女水库边,与仰恩大学隔岸相对,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多媒体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践活动室、少先队部室、小礼堂、200米环形跑道等。

几年来,学校以“依法治校,科研促质量,民主管理、务实工作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创特色,造就有用之才”的办学目标,严格遵循“博学、笃志、和谐、创新”的校训精神,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校”工作以来,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各种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断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的台阶。

学校从07年至今,分别接受了洛江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泉州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泉州市小学“十配套”验收、泉州市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检查、福建省小学“合格校”抽检,2008年5月30日成功举办了与泉州市关工委、老促会共庆“六一”系列活动,2010年4月成功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学校分别被评为洛江区“文明学校”(07年)、洛江区“平安校园”(07年)、洛江区“绿色学校”(08年)、洛江区“学前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08年)、洛江区“少先大队金奖单位”(09年)、洛江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09年),泉州市“学校南音教学先进单位”(08年)、泉州市“绿色学校”(08年)、泉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09

年)等荣誉。

二、创建工作回顾

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建设是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精神,切实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管理规程》和《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提高全市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创建工作意义重大。我校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自从确定了创建目标后,学校高度重视,在洛江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马甲中心小学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及时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及时进行任务的分工负责。各成员组人员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务实创新、力求最好,各项工作能够按预期目标有序地运行。学校能积极寻找差距,对照《标准》,认真查找自身不足,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迎合《标准》。

二重视学校的团队建设

团队是学校的灵魂,团队的战斗力及精神状态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 。我校历来重视学校的团队建设:

1、学校是一个大家。我校时常贯穿于师德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学校是一个大家,每位教师都是这个大家的成员。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象对自己家一样对学校,“同坐江中一叶舟,要么同沉要么同靠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已是每位教师的共识。团结友爱,和睦共处,排忧解难,务实工作,劲往一处使是我们团队的亮点。

2、学校事是大家事。平时工作中,我校时常告诉每位教师,你的任务不单教书育人这事,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你的一份,全员参与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只有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我校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员参与的,各司其责,各尽所能,通力合作,牺牲节假日及晚上时间进行加班加点是常事,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参与,能者多劳,不计个人得失地把事情做好。

3、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完善的职责分工系统是学校管理工作地有力保证。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依据特长、人人参与”的原则,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全校12名教职工,人人都有除教学外的职责,如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生管理、各专用教室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再者,每次迎接的上级专项检查,我们都专门成立了一个材料整档小组。为此,在每次的迎检工作中,学校都能有条不紊、及时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重视学校的常规管理

始终不渝、耐心细致地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着。

1、把紧课程设臵关和教学计划实施关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严格按照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方案,认真制定、科学合理安排,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减各科教学时数,不在双休、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教师能认真制定学科计划,依据要求备好课,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上课,不随意拖课、调课、占课等;严格请假制度,不得无故旷课。在期初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任的学科,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地分析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准学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优补差等措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2、抓紧备课关

我校的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教案,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三维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及时反思。

2、把好质量反馈关

我校每月定时对学校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及时进行表扬推广,对于做得相对不够妥善的地方进行沟通与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校部分教师自行购买作业批改印章(内容有非常优秀、你真棒、请认真书写、有进步、别灰心及五角星等等 ),努力让作业批改工整规范,工整字体与激励语让学生清楚明白、奋发

向上。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对期中、期末进行质量分析,所取得的成绩及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拿到课间,在茶桌上进行研讨,这不仅让教师们轻松自由地表达,也解决了我们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有经验的老教师成了我们年轻老师交流的中心人物。

我校老师听课的积极性较高,能自觉地去认真聆听教者与学子们的交流,认真地记录在“自设公开课、自主听课”评课卡上。课后教者与听者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与反思,除了对成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外,还提供了自己的思考与设想。校长、教导能以身作则深入教学第一线任课,分别担任三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及部分技能科的教学工作,随时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动态。通过茶桌研讨、自主听课等形式,我校老师能及时把教学中的心得、问题与困惑拿出来互相分享、解决与研讨,老师们在互动中专业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3、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针对我校有教师会南音这一资源,我校把南音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几年来在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将一些流传较广,群众耳熟能详的南曲汇编成课程实验教材,并于音乐课、南音兴趣班里实施,南音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已初步成型,许多学生已能较有型地唱出教材里的一些曲目,学生在参加洛江区、泉州市举办的南音比赛中,屡获佳绩。

4、开设“一诗”“一歌”栏目。

如何让校园充满愉悦及书香韵味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当前,我校开设了“一诗”“一歌”栏目。“一诗”是指每周一首小学生必备古诗,学校统一制定计划,制定安排表,时间安排在上下午眼保健操后播放,一次三遍,一周下来,学生一般都能记背。“一歌”指每个课间都播放一首歌,这样一天8首,一个月换一次,所播放的歌曲都是爱国主义歌曲及儿童歌曲,课间优美的旋律带走了学生的疲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努力发挥各专用教室的功能作用

学校重视各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各室管理制度上墙、仪器有清册、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要求各室负责人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整洁、有序、合理、美观和富有特色,努力做到“为我所用,体现价值”,杜绝“摆设”式。

6、重视育人工作

A、注重“一旗一评比,三会说教”。这里所指的“一旗”是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雨天除外),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评比”是指少先队组织的每天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评比活动,有力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三会说教”是指早会、班会及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早会、班会就不说了,所谓的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是指每周二至周五学生做完课间操后站好聆听教育。讲教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组成,教育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突发事例剖析等,实践证明,特设这一会,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B、注重案例熏陶。我校从08年开始,试行每班两周一次,从地方课程中抽出一节课,进行专门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的典型案例播放观看(地点为音乐多媒体室),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案例中熏陶情操,不断形成良好的品德。

C、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语,见了面“敬个礼,问声老师好”是我校强化训练的科目。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要发展,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必备的。我校着重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布臵:

1、班级文化建设

我校每个班级都严格按照泉州市教育局《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的标准进行布臵,并要求各个班级遵循“以人为本,富有个性”,布臵既有统一,又有各自的特色,现在,只要你进入班级,“整洁、明亮、舒适、特色”将是你的第一印象。

;

闽商的崛起

与此同时,福建民间在省外投资的扩张速度也在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在省外投资的福建人数已超过250万,从1995年开始,福建商人先后在20多个省份成立了百余家商会组织。

现代闽商积累财富只有20多年时间,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但也已出现了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家。

在北京,就出现了活跃在房地产界的“闽商帮”的四大家族企业。

同样在北京,福建人已注册5000多家企业,分布在房地产、物业管理、机械建造等20多个行业。

此外,在上海、东北、华北,都不乏闽商的身影。

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

自清朝中前期闽商倾尽资本对抗控制全中国的外族满清失败之后,清朝中后期闽商在东南亚经商致富,控制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菲律宾的经济,而且富可敌国,以巨大财力供杨衢云等进行革命以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中国,与控制全中国经济的满族再战争,推翻满清政府[注 3],在民国时期华侨富豪以陈嘉庚为首,在这一带以及福建人早期的聚居地中上环,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国抗日战争的资金中转站,有大量银行,企业为国民党提供资本。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原居于厦门、广州、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闽籍资本家、地主移居香港以及新加坡,香港闽南民系当中数十万都在中西区、湾仔区、东区、观塘区沿海以及九龙城区红磡一带。

2010福布斯台湾富豪榜前十位排名人物姓名净资产(亿美元)祖籍地1郭台铭59中国-山西省-晋城2蔡氏兄弟58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3蔡万才53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4蔡衍明49中国-福建省-泉州石狮5魏应州45中国-福建省-龙岩永定6林百里30中国-上海7林堉璘27中国-福建省-泉州石狮8林荣三24中国-福建省-泉州石狮9罗结23中国-福建省-泉州安溪10王永在22中国-福建省-泉州安溪2010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前十位排名人物姓名净资产(亿美元)祖籍地1郭鹤年145中国-福建省-福州仓山2阿南德克里希南813李深静46中国-福建省-泉州永春4李金花39中国-福建省-泉州安溪5郭令灿38.5中国-福建省-厦门海沧6郑鸿标38中国-广东省-潮州7杨忠礼25中国-福建省-泉州金门8莫比达179陈志远16中国-福建省-泉州永春10张晓卿12中国-福建省-福州闽清2010福布斯印尼富豪榜前十位排名人物姓名净资产(亿美元)祖籍地1黄惠忠/黄惠祥167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潘湖2吴笙福30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3蔡道平26中国-福建省-福州福清4阿布力扎·巴克里255黄亦聪24中国-福建省-泉州洛江6彼得·松达217林天喜20中国-福建省-泉州安溪8陈江和19中国-福建省-莆田荔城9林逢生14中国-福建省-福州福清10索吉哈托122010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前十位排名人物姓名净资产(亿美元)祖籍地1黄廷芳/黄志祥80中国-福建省-莆田涵江2邱氏家族55中国-福建省-厦门海沧3郭孔丰35中国-福建省-福州仓山4郭氏四兄弟32中国-福建省-泉州南安5黄祖耀31中国-福建省-泉州金门6钟声坚20中国-广东省-汕尾7林彼得15中国8郭令明12中国-福建省-厦门同安9李成伟8中国-福建省-泉州南安10王明星7中国-福建省-泉州南安2010福布斯菲律宾富豪榜前十位排名人物姓名净资产(亿美元)祖籍地1施至成50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2陈永栽21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3吴奕辉15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4Jaime Zobel145吴聪满12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6陈觉中9.8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7Enrique Razon Jr9.758Beatrice Campos8.49郑少坚8.05中国-福建省-泉州永春10许寰戈7.6中国-福建省-漳州龙海闽商在美国也一直稳步发展,仅纽约一地,现在就有30万福建人在从事餐饮、贸易和实体企业。

三家闽商企业已跻身华人在美企业的前十名。

闽商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闽商精神,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概括为: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四、不能仅限于福建一隅在闽商发展势头良好下,郭招金认为,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北夹击”中,福建已沦为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边缘空间。

不仅难以形成外散效应,还造成自身空间被争夺的尴尬局面。

相比其他商帮,闽商具有七大优势:1、世界多元文化的新优势闽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合理延伸,又是接受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诠释。

闽商文化属于移民文化,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在不断南迁和聚合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入闽的汉民族,在福建地区显示出较强的交融性。

南宋年间福建的对外联系进入空间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泉州地区经商而且还定居下来,传播了伊斯兰教文化,闽商文化也深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格局。

闽商文化有广泛的延伸性。

闽文化以其独特的地进位置,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南亚,其涵盖面和影响力相当广泛。

闽文化兼备南北、宽和共济的人文特征,已经并继续将对海外华人社会和台湾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充分发挥闽商多元文化优势,深入挖掘闽台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共性和其中的契合点尤其是闽商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对提升闽商企业竞争力、加快引进华人资本步伐、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促进福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世界华人五缘关系的新优势闽商以五缘结成商业网络,五缘促进了闽商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和互动。

所谓五缘是指商缘、亲缘、文缘、地缘和神缘。

以商缘为例,闽商会在国内已经占有重要席位,如上海福建商会、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商会等等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在国外以闽商为主体的商会也数以千计。

以亲缘为例,闽商发展以亲缘为核心,姓氏宗亲会十分普及,家庭经营更是十分族谱宗亲资料统计,早在唐代,福建就有氏族经商的传统。

如永春颜氏家族从商者约占总数40%,其家族成员都往南洋滨榔屿从商等。

在商业发达的晋江一带,家庭式经营更为普遍,父业子承,形成风尚。

以文缘为例,以南音为代表的泉州海丝文化已成为了世界闽商的共同乡音,共同的文化爱好使闽商更加团结,形成了文缘网络。

以地缘为例,福建同乡会和福建宗亲恳谈会在世界各地遍布,早已成为凝结闽籍商人的重要渠道。

再以神缘为例,妈祖崇拜已成为闽商最典型的文化标记。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有300多个县市保存着天后宫或妈祖,世界范围内的天后宫或妈祖庙也有近5000座。

充分发挥上述五缘关系对闽商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沿海大通道交通的新优势福建由于山区繁多,历史上交通不便就是闽商发展的大碍。

如今福建省把建设沿海繁荣大道作为“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一步形成,这构成了新时期闽商发展的新优势。

随着近几年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经济开发区、港口码头、旅游景区等开发建设的加快和全市发展的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公路网络布局显得有尽完善,特别是国道324线到海岸之间的地带未能形成一条与国道主干线基本平行的主通道,不利于各港口、区域间的便捷联系。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部分沿海岸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为此,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沿海大通道,促进全省沿海岸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就泉州境内而言,沿海大通道计划开工建设103.3公里,完成路基124.6公里,完成路面94.1公里,总投资完成25.294亿元,今年7月1日前已完成全线路基,全线贯通。

沿海大通道的开通对闽商发展起到了贯通南北东西的经商便利,对发展福建旅游大省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4、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新优势2014年初,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这一战略目标大大打开了福建发展的视野,将积极吸纳闽商发展,构成其重要发展契机。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个三角洲联结的区位优势,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积极吸收外资包括广大闽商到福建境内投资。

其次是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与长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市场对接,拓展经济腹地。

如宁德主动接受浙江一带的产业辐射,去年引进各种项目300多个。

漳州发挥比邻广东的优势,对接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合办各类企业100多家。

南平、三明、宁德等地的企业家,在上海创建钢材、木材、石材等各类市场50多个,年经营额数百亿元。

第三是把打通出闽通道作为战略目标加以实施。

去年,全省投资数百亿元、全长600多公里的同三线(黑龙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亚市)福建段高速公路全面贯通,使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得以连接。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目标应该是立足福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面向东南亚,从而走向世界。

5、闽籍华商发展的新优势福建简称“闽”,福建人走出福建省外的却不在少数,根据最新统计,在海外的福建乡亲多达100多万,遍布100多个国家、地区。

而据[亚洲周刊]“国际华商600强”资料统计,扣除台湾地区企业外,在2003年度264家华商企业中,属于闽商的有101家,其中东南亚国家83家,香港地区18家,累计资产总额2560.1亿美元,分别占到上榜企业和资产总额的39.9%和36.8%。

海外闽商突出代表有“锡矿大王”胡国廉,“橡胶大王”陈嘉庚,“木材大王”李清泉,“精业大王”黄仲涵,“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丁香大王”林绍良、祖籍晋江潘湖金融大王印尼中亚银行黄惠忠。

知识型海外闽商迅速崛起,他们的适应能力、开拓性很强,发展后劲足。

他们主要从事高科技和企业管理工作,不少人已崭露头角。

如匈牙利郭氏集团,在东欧以及北美、巴西等地设立十多个高科技子公司,年营业额数亿元;李少荫博士任美国气溶胶协会、物理学会会长;新西兰科学院院士高益隗教授获得国际技术发明奖金奖和第二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金奖……,这些新一代闽商在高科技产业化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必须提到的是,海外闽商一般都有落叶归根思想,如何吸引他们特别是新一代闽商到福建投资要有新举措,如在征地、税收、人才支持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和及时帮助。

6、三大中心城市经济崛起的新优势中心城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支撑力量,也是闽商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制造业集群化、服务业规模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对福建来讲,当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区划调整,扩大城市规模、容量,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福建城市发展将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

这三大中心城市各有特点,起到了龙头、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的作用。

三大中心城市的特点融合海滨产业带,既有竞争又有协调,其中福州是政治中心和龙头,泉州是经济中心,厦门是国际性港口城市。

三大中心城市要建成人口规模200万的大城市,再向300万以上人口发展,使三大中心城市朝着福建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方向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发展的三台巨型发动机。

发展三大城市要加强厦门湾、福州港、泉州湾、湄州湾等深水港建设,实现港湾互动;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际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中心城市“四小时交通圈”和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一小时交通圈”。

总之,三大城市的区域扩大协调发展将对加速福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7、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拥有20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比全省陆地面积大12%左右。

海岸线蜿蜒漫长,总长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

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深水港湾22处。

岛屿星罗棋布,大潮高潮时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个,居全国第二,岛屿岸线总长度2804.4千米,岛屿总面积1400.13平方千米。

全省滩涂面积为2068平方千米。

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渔、港、景、油、能”五大优势资源。

在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推动下,海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52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2.2%,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沿海旅游业是福建省的重要海洋产业。

2001年海洋水产品产量达481.8万吨,居全国第三,是闽商投资发展的好环境,也是吸引国际资本的好环境。

1、创新闽商模式什么是闽商模式?我认为广义上应该是指建设以福建沿海为中轴,东西两岸经济文化互动,以世界多元文化为核心,融国际旅游、海港特色的大省。

狭义上的闽商模式就是指体现闽商身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狭义闽商模式具有下面内容:(1)人格魅力。

包括诚信仁义、自强不息等内在修为和“爱拼才会赢”的胆略。

(2)经营理念。

闽商是践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理念的楷模,其中代表人物有陈嘉庚先生等。

闽商经营成功后,积极地捐资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可见闽商既追求富有之大业也追求日新之盛德。

(3)闽商网络。

受各种观念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同宗、同文、同乡给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导致许多闽商仍然喜欢在血缘、地缘及业缘关系结成商业网络内寻找合作伙伴。

(4)经营模式。

大部分闽商仍然采取家族经营模式以积聚财富。

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继承性,使企业行为更具长远性,避免了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家族经营也使得企业在使用人才和外来扩张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为此,创新闽商模式在当前就必须做到:(1)拓展发展路径,稳健地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2)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真正做强做大强项产业,避免力量的分散化又要把握好世界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抢占发展“先机”。

(3)促进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

重点是结合家族企业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

(4)增强闽商网络的开放性。

闽商经济网络发展受到了血缘等因素限制,容易产生排外行为,不利于保护闽商利益及其事业的发展。

历史上,东南亚国家多次出现了排华情绪和现象,充分说明闽商网络开放的重要性。

2、进行制度变革主要是针对闽商家族企业经营模式的缺陷进行制度变革。

闽商企业要走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公司转变,实现这一“蜕变”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选择:(1)突破“家”的陕隘观念,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理念。

首先,要树立企业社会化的观念,引进外部股东,使企业的股权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企业作为一个法人独立于家族。

其次,突破子承父业的观念。

(2)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委托代理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委托代理制的特点是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

企业应当择贤聘用家族之外的管理者,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家长或其他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与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任意干预。

(3)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

首先,明晰产权关系,在创业之初就应该在家族成员间界定产权。

其次,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购买企业股份,形成一种股权激励和制衡机制。

最后,实现企业资本社会化,吸纳其他股东入股,或与其他企业形成企业集团,实现资本社会化。

(4)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要求,民营企业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

3、提高闽商形象提高闽商形象关键在于提升闽商企业品牌,闽商个人的素质和保持福建社会稳定,也就是提升企业、个人和城市的形象,而核心则是要增加文化内涵。

只有文化才能展示闽商的价值品位和可贵风尚,文化是闽商企业、福建城市和闽商个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就闽商企业而言,今后要加强闽商企业文化建设,避免再度给外界闽商企业无文化的误解,同时要注重企业品牌建设,真正把闽商企业办成现代企业。

在城市建设上,必须逐步形成用全新的文化理念构建文化型城市的战略发展思路。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扬福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优势。

在闽商个人素质建设上,要把文化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用先进文化作引导,使闽商个人认识到个人素质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在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中增加闽商个人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在提高福建城市文化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全省闽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强化国际交流要强化福建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从经济方面来看,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走出去”的战略,鼓励闽商到世界投资,传播优秀的闽商文化,使之象温州文化一样在世界各地扎根和继续繁荣,同时也要实行“引进来”的战略,改变过去福建排外闭塞的现状,大力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把福建办成投资者优先投资的地方。

在当前就要大力办好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使厦门特区成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

同时也要办好泉州99贸洽会和每年一度在福州召开的世界闽商大会。

在文化交流上,应该发挥世界闽商的作用,争取办好各种国际会议,努力吸收各种国际人才到福建工作,使福建经济发展具有稳固的文化和人才基础。

要使福建成为国际性海港大城市必须使福建三大中心城市成为更多的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至少要召开150次国际会议,还要有大量的国际移民。

而要有大量国际移民就需要采取包括国际绿卡、授予荣誉市民、创造人居环境等方便移民和让人安居乐业的措施。

5、完善服务体系要使福建成为国际物流中心之一,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就要争取达到70%左右,这要求要大力完善闽商服务体系:(1)大力发展闽商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闽商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应该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包括私营银行在内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

(2)大力开展闽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针对闽商技术创新不足等缺陷,应该努力发展以高校为依托的科技服务机构,特别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工程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它们一同构筑了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将成为闽商提高科技含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3)大力完善闽商投资服务环境。

对于许多闽商而言,投资环境好坏是他们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因素。

完善投资服务环境要求政府要减免税收、简化投资手续。

1、建设国际性旅游大省福建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福建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

实现福建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必须看到福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第一是缺乏深度开发,文化含量低。

第二是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

福建虽有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泉州文化名城等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总体上看,将福建省众多的旅游项目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十分薄弱,没有很好地树立福建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第三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隔、相对封闭的缺陷。

第四是资金资入不足。

第五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针对上述不足,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大省的目标要求我们做好下面工作:(1)在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精心规划,理顺体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旅游产业意识。

(2)实施政策倾斜,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3)强化旅游产品建设,促进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精品化。

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本地区现有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少数民族文化等);要善于结合景区特点,适当融入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增添景区的文化内涵;要依据不同需要将现代人工文化景点和文化设施融入旅游产品的建设,使之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景区。

(4)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福建主要国际客源市场仍然是由台港澳、东南亚、日韩及欧美市场,要着力于宣传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

在国内市场培育上要强化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突出武夷山、湄洲岛、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泉州海丝文化5大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促进国内旅游的升温。

总之福建要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大省,就要有大量的游客,就要在上述四方面下工夫。

2、建设国际性港口大省福建省海港具有独特的优势。

海岸线长3324公里,拥有港湾125个,其中可供建设5-10万吨级泊位的港湾有沙埕湾、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天然良湾。

2014年福建沿海地区已形成功能较为清晰的港口群,其中厦门、福州两港是全国重要的主枢纽港,全省已建成投产340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以上的泊位占42个。

经国务院批准,福建对外开放海港口岸有:福州港、松下港、厦门港、泉州港、肖厝港、漳州港、秀屿港和城沃港等8个海港一类口岸。

厦门港首次进入世界集装箱港口50强行列。

福州港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41.78万标准箱,列全国沿海港口第10位。

泉州浇灌口岸正朝着恢复昔日“东方大港”雄姿而努力,建设中的肖厝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全国四大国际中转口岸之一,10万吨石油专用码头和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已投产。

随着1996年厦门、福州、泉州作为两岸间直航的试点口岸的进行,福建要建设成国际性港口大省,本身也必须具备在中国沿海港口进行调控的能力。

3、弘扬东方文化圣地的大省福建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艺术文化等为内容,形成世界多元文化的宝库。

素来是东方文化的圣地。

自宋代起儒学兴盛,名儒辈出。

从进孔庙的闽人,上起宋杨时、游酢、胡安国、朱熹,下至明末的黄道周,以宋以后从进孔庙的人数论,居全国各省之首。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说明宋代起儒学在福建相当兴盛,执全国牛耳。

各种宗教在福建也是十分盛行。

泉州,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称,号称“满街皆圣人”,可见十足东方文化底蕴。

泉州地面上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史迹充分显示福建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在历史上是如何地通过海洋外来文化。

传统道教文化在福建也十分普及,太姥山、霍童山、武夷山、莆田玄妙观三清殿、仙游九鲤湖、泉州清源山与老君造像以及道教法事仪式等都是福建道教文化的重要参观地。

佛教文化也十分盛行。

南安延福寺,创于西晋,屡毁屡兴,在现存寺院中年代最久远;宁德支提山是天冠菩萨道场;建阳佛迹岭圣迹寺是禅宗南岳系马祖道一大师出世传法之地,后怀海传法江西百丈山,创制[百丈清规];闽侯雪峰寺是晚唐名僧义存禅师传法之地,为当时江南一大名刹,有“北赵州,南雪峰”之说,又为禅宗云门、法眼两宗发源之地,南宋宁宗朝又被定为禅宗十刹之一;鼓山涌泉寺是明末清初曹洞宗的重镇,元贤与道需主持期间形成曹洞宗的鼓山禅系;厦门南普陀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基地之一,并创办闽南佛学院,会泉、太虚、弘一、大醒、常醒等名僧都曾来此或住持或讲学;泉州开元寺在历史上禅、教、律名僧辈出,近代律学大师弘一法师曾驻此,创“南山律苑”,从事复兴南山律学的教学与研究。

上述例子足可佐证福建建设东方文化大省的条件,福建完全有实力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传媒、文明之都、光明之城。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服务及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355192527@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酷酷资源 情感专题 泉州以创新举措加深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鲤好 https://www.leiyjob.com/698.html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