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2024-05-30 0 681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着眼于我国历史,被殖民就象征着屈辱,失去主权就象征着随时有“挨打”的或者,因此国人对殖民地的认识基本是剧烈否认的。

但关于某些地域来说却并非如此,即使到如今,它们仍何乐不为被他国管理,不愿追求独立自主,为什么呢?

一、美国自在邦: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区域,原住民为印第安人泰诺部落,在大海航时代,哥伦布飞行到此,揭开了它的奥秘面纱。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最先在波多黎各建设殖民据点的是西班牙,西班牙将这片土地归为殖民地后,泰诺人沦为奴隶。

关于殖民者的压榨,原住民也曾组织镇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16世纪中期,泰诺人近乎沦亡,由于不足劳能源,少量非洲黑人被押解到此。



直到1898年,美西抗争迸发,并以西班牙战胜告终,波多黎各被转移到了美国手中,美国在此建设了学校、医院、公路等设备。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被美国管理后,波多黎各的独立静止并未中止,从起义到刺杀美国总统,再到宣布成立共和国,波多黎各的人民在抗争,但从未完成。



1952年,美国宣布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自在联邦,授予自治权,但国防、关税、外交等权势仍被美国牢牢握在手中。



作为美国自在邦,波多黎各人领有美国公民身份,但却无权介入总统普选,且相比于美国50州,它能获取的联邦拨款也更少。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在这一背景下,波多黎各的经济状况十分严格。依据2017年报道,波多黎各在此前十年经济继续消退,负债超700亿美元,贫穷率高达45%。

2015年,波多黎各政府甚至想要宣布破产。



因此在局部波多黎各居民看来,他们应当彻底归属美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样就能取得更多的经济允许,解脱危机。



2012年和2017年,波多黎各两次就“与美国的位置相关”疑问举办公投,结果都是赞成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州。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但美国却仿佛不太情愿接受这个烂摊子。



2017年公投后,美国某专家曾示意,美国接管濒临破产的波多黎各是“荒唐”的想法。



随后,美国国会也确实否认了波多黎各的公投结果。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如今,波多黎各的文明越来越偏差美国,少量波多黎各人也返回美国外乡寻求上班时机,但在政治定位上,却一直被美国无心坚持着距离。

二、法国海外省:法属亚圭那



法属亚圭那位于南美洲,陆地总面积83846平方千米,也是一片不小的区域,但长期间以来,却何乐不为地依靠于法国。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与波多黎各状况相似,法属亚圭那的原住民也是印第安人,也是西班牙率先登陆这片土地。



1604年,法国在这里建设了首个居民点;1637年,建设殖民点。

然而关于这块“肥肉”,其它殖民国度人造不肯拱手相让,所以在之后约180年的期间里,英国荷兰一直与法国争夺一切权。



直到1817年,法国才正式确认对这一地域的实践管理权。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彼时,通过七年抗争、法国大反派等事情,法国失去了少量海外殖民地,原本不被法国所注重的法属亚圭那倒是一跃成为了法国最大的海外领土。

为了开展外地经济,法国曾向法属亚圭那派遣上万名欧洲农民,宿愿能够变革这一“贫瘠之地”,但由于种种要素影响,法属亚圭那的开展照旧缓慢。

进入20世纪,“人权”“民族独立”被宽泛推崇,但法属亚圭那却仿佛避开了这一风潮。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理想上,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属亚圭那也迸发过规模较大的独立静止,但一直没能真正与法国脱离,这面前既有法国的要素,也有法属亚圭那自身的要素。



法国不情愿撒手法属亚圭那,重要要素在于坚持自身影响力,因此不惜顶着压力赋予了法属亚圭那海外省位置。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而法属亚圭那的要素就愈加理想了,有波多黎各的例子在,甚至让人猜想哪怕有一天法国允许法属亚圭那独立,法属亚圭那自己都不赞同。

是的,还是由于经济要素。



法属亚圭那算不得十分宜居的中央,再加入地文位置和劳能源的影响,外地经济开展十分受限,很大水平上依赖法国的帮扶。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并且由于“法国海外省”这一位置,法属亚圭那还得以进入欧盟,享用欧盟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甚至就连欧洲航天发射核心都建在法属亚圭那,极大推进了外地的务工和多行业开展。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在这种状况下,法属亚圭那怎样情愿脱离法国?

参考资料:

全球网《波多黎各公投赞成成为“美国第51个州”》

澎湃资讯《什么是法属圭亚那?》

由于平台规定,只要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刻,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假设您青睐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期间收到文章推送。


二战后实力弱小的葡萄牙,为何曾一度还能拥有大量殖民地?

因为葡萄牙人具有深深的殖民情结。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殖民大国,葡萄牙是一个面积小,资源匮乏,经济不发达的欧洲小国,拥有深厚的殖民地情结,它们非常重视非洲和葡萄牙。非洲是最早的葡萄牙殖民地。殖民时期长达500年。葡萄牙曾经垄断了非洲的所有主要贸易渠道,并获得了非洲第一桶黄金。大部分葡萄牙殖民地都集中在非洲,非洲殖民地也是葡萄牙。重要的钱袋子和原材料的来源,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国家放弃殖民地时,葡萄牙人仍然顽固地抵抗。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和西方等传统的欧洲殖民大国已经开始非殖民化,从军事力量转变为怀柔,在无法抗拒之后最终放弃了。但是,葡萄牙则不同。葡萄牙一直在拼命压制殖民地独立,在殖民地实行残酷统治,疯狂地镇压革命,以武力和暴力维持统治,最后放弃革命,直到战争几乎摧毁了西欧最贫穷的国家。因此,直到现在,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对原始殖民地的影响仍然很大,有些仍然保留了一些飞地,而葡萄牙几乎被非洲殖民地完全抛弃了,影响很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独立潮流的加剧,葡萄牙在压力下采取了将殖民地升级为海外省的策略,大肆宣传海外殖民地为葡萄牙的固有领土,以期引起人们的目光并转移国际意见和压力。葡萄牙的欺骗确实确实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殖民统治的压力,也减轻了殖民地与葡萄牙之间的竞争。当然,葡萄牙的这一小技巧很快就被取消了,殖民抵抗力比波涛还要高,但是葡萄牙不同意殖民独立,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因此直到1970年代,葡萄牙非洲殖民地才获得了独立。

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要非常详细的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 1、英属北美殖民的建立及其后来居上的缘由 英国人在北美的殖民 ◆ 范围:1607-1733年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3个殖民地构成后来美国的基础。

“13个殖民地” ◆ 英国定居者的动机: 宗教原因 英国国王亨利8世与教皇决裂并于1534年建立独立的安立甘教(Anglican Church)。

亨利之女——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在位时期(1558-1603),安立甘教牢固树立起英国国教的地位。

天主教徒、非国教新教徒(如清教徒、贵格会教徒),遭到歧视甚至迫害。

为获得宗教自由,很多英国人移居新世界。

政治原因 17世纪,英国出现议会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主义国王间的政治争端。

先后经历内战(1642-1645)、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清教徒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649-1658)、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以及“光荣革命”(1688-1689)最终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为了逃避政府的暴政和政治动荡,很多英国人移居殖民地。

经济原因 16、17世纪很多英国地主圈地牧羊,赶走土地上劳作的佃农。

无地农民迁往城市,许多人失业、负债。

根据英国严厉的刑法典,债务人面临入狱监禁。

为了开始新生活,自己拥有土地,很多贫困的英国人将眼光投向新世界。

◆ 英国政府的动机: 争霸 为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英国与西班牙发生冲突。

英国船长霍金斯勋爵(John Hawkins)、德雷克勋爵(Francis Drake)率船队袭击西班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以及西班牙财宝运输船。

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德雷克等人消灭了“不可战胜的”西班牙“无敌舰队”。

此事件标志着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强权以及“海上主人”(Mistress of the seas)身分的出现。

为了取得与世界强权国身分相称的殖民帝国,英国政府乃鼓励殖民定居。

经济利益 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英国坚信殖民地将带来经济利益。

殖民地将成为母国的原料产地、制造商的市场,为英国国库带来收入。

英国殖民活动后来居上的原因分析 ◆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殖民地采取掠夺式的统治;严厉控制向殖民地的移民;独尊罗马天主教;将国内的大贵族庄园制度照搬到殖民地。

殖民之初,西班牙人就征服并摧毁了印第安人创建的两个文明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和秘鲁的印加帝国。

前者有人口1500万,后者有600万。

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这里的印第安人几近绝迹。

两大帝国的首府也成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统治的大本营。

殖民前夕,西属美洲的印第安人已有发达的农业和高超的采矿和冶炼技术。

西班牙的征服一味强调掠夺和剥削,不想通过发展多样化的生产能力促进殖民地经济长期繁荣。

禁止殖民地种植宗主国已有的作物,禁止殖民地之间进行贸易。

西班牙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往来由塞维利亚市的商人操纵控制,不允许殖民地居民参与这种贸易。

由此西属殖民地上难以形成一个推动社会走向繁荣的实业阶层。

即使西班牙本国人也不能随便移入西属殖民地,而必须向政府申请一张通信证。

获准到美洲去的贵族、神甫、商人和农场主,数目大致相当于在国内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总之,西属殖民地从来没有经历过汹涌的外来移民浪潮,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作为皇室财业建立起来的。

在西属美洲殖民地,非天主教教派遭到歧视和迫害,甚至连印第安人也被强迫皈依天主教。

殖民地上没有丝毫的宗教自由气息。

殖民地上的土地大都被大地主强取豪夺,构成人口多数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谋生的途径有二:冒死下矿井;胼手胝足劳作田间。

更加严重的是,西班牙竭力想把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复制品。

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专制政府始终严厉控制着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西班牙官员或者西班牙出生的一般平民,其身分地位优越于殖民地上出生的人。

西属美洲殖民地划分为4个总督区,每个区都由死心塔地效忠宗主国的官员代表西班牙王室进行绝对统治。

没有丝毫民主的气息,民众毫无权利,更谈不上有什么自治的经历。

◆ 较之西班牙,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呈现不同的特点: 首先,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的创建过程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或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英国君主或议会虽然口头上一再扬言美洲属地的所有权归英国,但对殖民地上人民的具体要求却不予理睬或虚与委蛇,不肯提供实际的财政支持。

英王室所做的一切,就是向那些乐意出面或出钱进行殖民活动的私人或组织,颁授殖民特许状。

只是到殖民地变得强大之后,英国政府才开始更弦易辄,限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自主权。

然而由于欧洲列强之间殖民战争的牵扯,限制政策未能发挥多少作用。

到19世纪60年代殖民战争暂告平息时,英国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结果酿成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

其次,英国也不限制其他国家向英属殖民地移民。

英国政府甚至还积极鼓动或支持把两种人运到殖民地:非洲黑人;英国国内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包括数以百计的乞丐、罪犯。

有些人并非真正的罪犯,而仅仅由于一点小小的过失,如偷猪、拿了人家一块面包、或是负债而进监狱。

这些人一律被视为非“规矩公民”,乃抛弃他们,遣送至美洲。

)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穷苦人(视美洲为希望之乡和避难所),同时也导致殖民地上种族、民族成份驳杂斑斓。

第三,英属北美殖民地上宗教多样性的特点也相当突出。

殖民初期,英国政府也试图建立单一宗教,如授予弗吉尼亚殖民公司的第二个特许状就曾规定:弗吉尼亚不能收留那些不承认英国对国教统治权的脱离派教派。

但弗吉尼亚殖民公司没有理睬这一指令,允许脱离派教徒在殖民地建立垦殖区,1620年建立弗吉尼亚第一个殖民据点——普利茅斯的就是脱离派教徒。

此后英国政府放弃了早先的企图,开始默认并最终采取宗教宽容政策。

“宗教宽容政策”:英国政府默认并最终采取宗教宽容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藉此可谋取经济上的好处。

殖民地被视为商业事务,应当为母国的繁荣富强效力,要有利可图,就必须吸引外来移民去开发殖民地资源。

因此,在北美殖民地,外来移民受到殖民当局的欢迎,有的还获准建立自己的宗教机构。

另外,宗教宽容政策的出台,与英国国内宗教“温和政策”的大背景分不开。

总体上,殖民地时期,英国对于异教徒的宽容程度前所未有,但这一政策时紧时松。

1640年“长期国会”召开后的20年较宽松,1660年王朝复辟后查理一世、二世的短暂统治时期试图确立宗教一体化。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容忍法案》,由此英国政府准许在新教三位一体神学论的范围内存在宗教上的多样性。

从此,宗教宽容成为国策。

第四,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自然条件不及西属中、南美洲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也较低下,且没有当地印第安人开采的黄金可供掠夺。

不理想的客观环境使得早期殖民者唯有努力与自然环境进行搏斗。

殖民者首先选择了农业。

南部弗吉尼亚殖民地很快找到了致富的路子——烟草种植业。

新英格兰人因地制宜,发展了捕鱼、木材加工和海外贸易。

但农业是主要产业,到1776年殖民地上至少90%以上的居民是以务农为生,他们绝大多数是居住分散的小农场主。

大地产者寥寥无几。

第五,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

殖民地的居民除黑奴外,享有同在英国一样的待遇,也即拥有英国人的权利和特权,如同生活在英国一样。

按照较为民主的方式制订规章,管理殖民地,居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较强。

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多数殖民地规定,成年男子,只要拥有50英亩土地,便有资格参加选举。

2、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状况 殖民地的政治实践 ◆ 殖民地人享有作为英国人的“权利”。

在授权建立殖民地的一系列皇家特许状中,殖民者获得保证享有作为英国人的权利和特权。

这些权利和特权基于英国史上4个重要的里程碑之上,它们是:大宪章;议会制度;英国的习惯法;权利法案。

大宪章,即The Great Charter, 或者Magna Carta,1215年约翰王被封建领主所迫而签署。

宪章声明:国王并非绝对的统治者,而是受到法律的制约;所有的人获得保证由陪审团审判;只有议会可以征税。

英国的议会有悠久历史。

到14世纪,议会已经分裂成两院:高级牧师和贵族代表组成世袭的贵族院(House of Lords);富裕的中产阶级代表组成选举产生的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

通过威胁阻挠征税法案的制定,议会还迫使英王接受它的立法,不仅仅是有关税法,还有许多其他事情。

英国的习惯法,即所谓Common Law。

到14世纪,英国法庭已经确立了参照以往类似案例、遵照先前法官的裁决这样的做法。

这些司法先例,构成一个法官确立的法律(judge-made law)的主体,称之为习惯法。

其原则的某些部分,及时地成为英国成文法(statute law,由议会制定),有助于保护个人免遭政府专制的侵害。

到17世纪末,习惯法(加上成文法的补充),已经给予每个英国人一些基本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无理剥夺;若被捕,享有人身保护和陪审团审判的权利;若无法院搜查令个人住处免受搜查等等。

作为“光荣革命”的一部分,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制定或者暂时停止法律、征税或者维持军队;国王不得干涉议会选举和辩论;人民有权向议会请愿,有权要求公正、迅速的陪审团审判,有权反对过分的罚款和保释金、反对残酷的和不寻常的惩罚。

◆ 殖民者建立起民主体制 按照当今标准衡量,殖民地的政治远非“民主”,但较之欧洲(在某些方面甚至较之英国)要民主得多。

体现为:较早建立了民选立法机构;按照“契约”原则制定了影响深远的“五月花号公约”;在新英格兰地区形成市镇会议制度;康涅狄格率先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法规》。

1607年5月,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的首批移民104人抵达詹姆斯河河口,建立詹姆斯敦殖民点。

1619年7月30日,弗吉尼亚詹姆斯河1000多名成年男子推选22位公民代表召开为期6天的代议制议会,通过了几项需待公司核准的法律。

这是新世界第一个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和第一个代议制机构。

其他殖民地在建立类似立法机构时效法弗吉尼亚的模式。

162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解散殖民地,停止代议制议会,但1629年后,代议制议会不理会英王的不承认,继续进行活动。

1620年秋,普利茅斯的弗吉尼亚公司102名清教徒和贫苦移民乘座五月花号船和32名来自荷兰莱登的快乐号船贫苦移民会合,驶往北美新大陆,经60-70天的艰难航行,12月底在马萨诸塞湾的科德角登陆,建立了以普利茅斯命名的定居点。

在上岸前的11月11日,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宣布自愿结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职机构。

公约旨在促进殖民的普遍利益,签约者保证制定、遵守公正的和公平的法律。

签约者多为清教徒,贫苦工匠、农民和契约奴,他们被称为移民始祖。

五月花号公约确立了一个典范:直接民主制,公民本人而不是其代表成为立法者;承认多数人的统治;确立了法律必须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人的原则。

该公约被誉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

即New England Town Meetings。

移民始祖在新英格兰开始了这样的实践:随着垦殖的进行,在外围建立了许多镇,中心区则建立一个教堂议事厅。

镇居民的生活以教堂为中心。

自由人(起初为拥有财产并属于镇教会成员)管理镇事务,通过市镇会议制定地方法规。

还选举镇代表出席殖民地的立法机关。

市镇会议是直接民主的一个典范,只适用于小社区,为殖民者提供了自治方面的政治实践经验。

1628年一批清教徒在伦敦组织新英格兰公司,次年改组为马萨诸塞公司,从英王获得特许状,有权在普利茅斯以北的马萨诸塞地区建立定居点,实行有计划的移民。

1629年8月,约翰· 温斯罗普和其他12名清教徒股东签署剑桥协定,规定定居地的权力应该掌握在殖民地人民手中。

1630年3月34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上千人抵达马萨诸塞周围,建立了波士顿、罗克斯伯里、坎布里奇等居民点。

10月19日殖民地举行大会议,由自由人选举助理,再由助理宣出总督和副总督。

1631年自由人的范围由公司股东扩大为有选举权的公民。

1635年,由每个市镇选举两名代表参加地方议会,形成代表制。

1644年助理们组成上议院,代表们组成下议院,形成两院立法制雏形。

温斯罗普设想把海湾殖民地建成山巅上的圣城。

有产人士对下层人民的清教主义统治。

1691年普利茅斯殖民地合并于马萨诸塞殖民地。

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建立充满了浓厚的清教主义色彩,WASP成为初期移民的重要来源,奠定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基础。

WASP:WASP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系指带有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背景的白人新教徒。

WASP文化成为美国的主流文化。

1639年,在托马斯·胡克的领导下,康涅狄格的定居者起草了现代第一个成功的成文宪法–《康涅狄格根本法规》(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

它许可所有忠诚的居民选举产生一个立法会议,该立法机构挑选一位总督。

根本法规暗示,管理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之上,它必须表达多数人的意愿。

◆ 迄18世纪50年代的殖民政府 三种类型:(1)2个自治殖民地(康涅狄格、罗得艾兰)。

殖民者直接或间接地选举总督和两个立法机构的成员。

(2)3个业主殖民地(特拉华、马里兰、宾夕法尼亚)。

业主挑选总督,有资格的选民选举殖民地会议。

(3)8个英王直辖殖民地。

国王挑选总督。

同时,除马萨诸塞外,国王还任命总督的参事会成员(实际上是殖民地立法机构的上院)。

有资格的选民选举下院。

殖民地的经济实践 ◆ 地理条件影响了殖民地的职业:三种经济类型 新英格兰殖民地——4个,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和罗得艾兰。

土壤多砂石,气候寒冷,不适合于农业。

农场小,产量有限,供家庭消费略有节余。

另一方面,森林多,湍急的河流多,有很多天然良港(如普茨茅斯、波士顿),使得新英格兰发展木材加工业、船舶制造、捕黥、捕捞鳕鱼和鲭鱼、以及贸易。

新英格兰商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贸易路线,其中几条卷入三角贸易 一条有利可图的路线是:殖民地的鱼、粮食和木材,运到西印度群岛换取糖和糖蜜,再将糖和糖蜜运到英格兰换取北美殖民地紧缺的工业制品。

另外一条贸易线路是:新英格兰人将朗姆酒运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将黑人奴隶运到西印群岛交换糖和糖蜜,将糖和糖蜜运回新英格兰蒸馏成朗姆酒。

新英格兰商人获得巨额利润,但他们也面临巨大障碍:海上风云变幻;私掠船攻击的危险;英国的重商主义立法。

这些立法就是所谓航海法案,它只准许殖民地船只与英格兰和英属西印度群岛从事贸易,不准与欧洲大陆或者法国、西班牙从事贸易。

例如,1733年的《糖浆法》规定,如果北美殖民地从英属西印度群岛以外地方进口糖和糖蜜的话,必须对这些商品支付高关税。

三角贸易线路图 中部殖民地——4个,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特拉华。

土地肥沃、平坦,气候适宜,利于发展家庭农场,生产的剩余粮食(如小麦、玉米、燕麦)出口至其他殖民地和英国。

不久便获得面包殖民地的称号。

河流航道长,可通航(如哈得逊河、Susquehanna河、特拉华河),促进了与印第安人的毛皮贸易。

一流的港口,如纽约和费城,促进了与其他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贸易。

南部殖民地——5个,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

森林出产沥青和柏油,对于英国和殖民地的海运至关重要。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利于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种植蓝靛、水稻和烟草。

只要运往英国,换回工业制品。

种植园主越来越富有,不断要求新的土地,部分地是由于烟草种植很快耗尽地力。

种植园主控制了南方的殖民地社会,力求模仿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

种植园主的生活与南方的小农场主以及为了生存奋力挣扎的边疆人形成鲜明对比。

◆ 殖民地的劳动力 总体上,殖民地的劳动力非常短缺。

种植园主和农场主很难获得足够的工人。

定居者在很容易获得土地、自己成为独立农场主的情况下,不愿为他人干活。

为克服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转向黑人奴隶和白人契约奴。

1619年,一艘荷兰帆船装运20余名黑人抵达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

这是英国殖民地黑人奴隶制的开端。

此后100年间,奴隶制扩展到所有殖民地,其中南方力量最为强大,那里烟草和水稻种植园主越来越依靠这些很快便能适应的劳动力。

1750年,北美殖民地有40万黑人奴隶,其中3/4在南部。

英文作indentured servants。

这些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穷困潦倒的白人,占了移居北美殖民地所有白人移民的一半以上。

通过签订契约,答应为其干活4-7年以换取至美洲的旅费。

通常作为家庭帮手、手艺人和农场帮工。

契约期满后获得自由,有时还获得小块土地或者工具。

◆ 殖民地的工业 殖民地制造业的开端——殖民者主要从事获取毛皮、鱼和木材,以及种植农场品之类的工作。

也从事某些基本的制造业:织布、制衣、制革、制鞋、木材加工、家具制作、铸铁、打造器具。

这些活动起初作为家庭手工业而在农场或者种植园中进行。

随着殖民地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制品需求的扩大,手艺人开始建造小型地方工厂。

很快地,纺织品、铁制器具、礼帽成为较大的工业部门,其产品逐渐超越地方市场。

最重要的制造业活动是船舶制造,主要集中在新英格兰。

殖民地工业化的障碍——殖民地的制造业总体上受到限制,原因在于:缺乏资金;缺乏熟练工人;缺乏充足的内陆运输设施来扩散产品;来自英国的敌视。

英国根据重商主义理论通过法律:认为殖民地只应该生产原料,从母国换取工业品。

1699年的《毛织品法》和1732年的《制帽法》,禁止任何殖民地向其他殖民地或者海外出口这些工业制品。

1750年的《制铁法》鼓励将粗铁运往英国,禁止殖民地人制造铁成品。

殖民地的社会和文化实践 ◆ 殖民地的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人种多样化、流动性强等特点。

170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大约25万;50年后的1750年增长6倍,达到150万。

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移民的大量进入;殖民地较高的出生率。

英国殖民地允许很多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进入。

由此开始了美国熔炉的传统。

从英伦诸岛就来了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苏爱人和爱尔兰人。

也接受非英国移民,因而很多移居者来自欧洲大陆,特别是来自法国和德国。

特拉华和纽约的原居民是瑞典人和荷兰人。

殖民地人总体上可分三大阶级:富裕的和受过教育的贵族,前者如种植园主和商人,后者如牧师和律师;中产阶级,小农场主和熟练技工;底层阶级,契约奴和奴隶。

然而,殖民地的阶级并非世袭的(除了奴隶),殖民地人较容易地上升或下降其社会地位。

◆ 殖民地的教育 初等教育——较之英国和欧陆,殖民地人受教育程度要好。

殖民地的正规教育因各个殖民地的情况和社会地位而有很大差异。

总体上,上层阶级之子女通过昂贵的私人教师或者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实用课程和古典课程。

边疆居民的儿童较少接受正规教育,但通常由其父母在家里教习3R(reading, riting, and rithmetic)。

特别是在新英格兰,父母强调教会孩子阅读圣经的能力。

1647年,马萨诸塞通过法律,要求镇建立学校,以便教孩子识字。

后来新英格兰的其他殖民地也采取类似做法。

但是,这些最早的公共教育立法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高等教育——殖民地比较早地就重视发展高等教育。

为了培养年轻牧师,殖民地人建立了一些学院和大学,著名的有:哈佛(1636年)、威廉和玛莉(1693年)、耶鲁(1701年)、普林斯顿(1746年)、哥伦比亚(1754年)。

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751年),一开始便提供实用的和人文教育。

到18世纪末,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培养医学、法律和其他世俗职业方面的人才。

◆ 印刷物 书籍和报纸——虽然书籍很贵,但不少种植园主和商人拥有可观的私人藏书。

富兰克林于1731年在费城建立第一所捐助图书馆。

每个成员捐款用于购买书籍,也可以借阅图书馆藏书。

其他殖民地城市不久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协会。

然而多数殖民地人主要依靠两本书籍:提供宗教服务的《圣经》;包含日历和各种各样有关农业、健康、烹调、科学和政治文章的《历书》。

富兰克林编的《穷人理查历书》便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本。

殖民地人也出版报纸。

第一份殖民地报纸是1704年出版的《波士顿每周新闻》(The Boston Weekly News-letter)。

其后50年,11个殖民地共出版有27份报纸。

印刷所还出版小册子,特别是有关政治问题的小册子。

◆ 新型“美洲人”(“美国人”)的出现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居民来自英国或者英国以外的地方,从欧洲带来了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

这种欧洲生活方式由于美洲环境(特别是西部拥有广阔的自由土地、边疆印第安人的威胁、自然的挑战)而得到改造。

为了适应新环境,殖民者不得不有所改变。

兴起了一种个人主义、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人”出现了,他不再是一个欧洲人,而是一个美洲人(无论内心还是外表)。

为啥从1920年起,英国就开始考虑让殖民地自主?而不永远保持现状.

简单说,就是一战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大大降低了它对殖民地的统驭能力。

从1920年爱尔兰独立并引发爱尔兰内战,英帝国就开始考虑如何和平的退出殖民地并于1923年通过了“非殖民化”的维斯敏斯特法案。

英国皇室和英国内阁,近八十年来,尊严和从容的出席了一场接一场的政权交接仪式和殖民地国家独立仪式,宗主国为殖民地作了新独立国家的助产护士。

中国人记忆尤深的恐怕是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仪式,在噙着泪花、品味着国家强盛、洗却鸦片战争以来耻辱的国人脑海中,可曾理解英国人在回归仪式上扮演退出者、失败者的认认真真?殖民地后遗症 二战之后,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和美国反殖民主义的外交策略,除了冷战产生东西方阵营之外,世界新秩序为西方大国“退出殖民地”提供了国际秩序的保证,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英法帝国开始逐渐退缩到本土;可是基于之前的殖民地政策和退出的主被动区别,前法属殖民地在近五十年来,产生了数倍于英属殖民地的人道和政治危机,埃塞额比亚、苏丹、越南、柬埔寨、中非,一个个从灾难或内战新闻中熟悉的名字,都是前法属殖民地。

在世界新秩序下,由英语国家主导的现代文明,已经将丛林时代“大国欺负小国”的国家间关系,进化到了无论大小国家,都能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和国防协作,且因宪政民主制度而形成的各个国家政府之间,也基本不会出现严重的国家间战争可能。

遍布欧洲的多个小国,如瑞士、挪威,和微型小国,如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其国民富裕程度和生活安定指数,往往居全球之首,而这,正是人类之所以结成社会或国家的真正意义。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

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

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还有一些资料可供参考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

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

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

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

1922年自治领不再愿意支持英国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迫使英国寻求一个和平的妥协方案。

自治领的完全独立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终确立: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

1907年在殖民部内设立的一个主管自治领事务的部门也在1925年从殖民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部,并在1930年拥有了首位部门大臣。

加拿大在1923年成为第一个独自签署外交条约的自治领,并在1928年迎来了首位英国驻渥太华高级专员,从而结束了加拿大总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国家元首、又是英国驻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

1927年加拿大向华盛顿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亚也派出了首位驻外大使。

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

原本就独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断绝了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虽然直到1956年英国才从埃及撤军)。

在1922年成为英国保护国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后的1932年完全独立。

20世纪初被殖民地区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已经开始挑战殖民宗主国的统治地位。

同时,宗主国又开始越来越关心本土和周边国家的事务,特别是在二战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印度是第一个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国家,之后亚洲和非洲的许多殖民地也纷纷效法。

英国虽然在开始时试图抵抗这种势头,但都落得灾难性的下场,最终只得接受这一新的形势,并将旧日的大英帝国转变为今日的英联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国民不聊生,而它的前盟友们却又不愿继续支持殖民主义。

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护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野心,而被迫接受美国的崛起。

英国也必须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英欧之间扭曲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解决。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国的宣战只代表了它自己和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还未正式接受《威斯敏斯特法案》),而除了爱尔兰(该国在一年前要求英国军队离开其国土,并选择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外其他的自治领则都分别对德宣战。

二战最终摧毁了英国原本就已经开始减弱的经济与财政领导能力,并突显了自治领与美国在军事上对英国进行协助的必要性。

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科丁(John Curtin)史无前例地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澳大利亚参加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明确地向英国表明,英国再也无法要求自治领政府以牺牲本国利益来维护英国的战略利益。

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1951年加入了美国主导的澳新美地区安全条约,使得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在太平洋地区新的军事主导力量。

而英国本身也从1961年起就试图加入欧共体,并在1973年如愿以偿,这进一步削弱了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原本存在的特殊经济关系,自治领的产品在进入英国市场时从此不再享受特殊优惠待遇。

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在日渐强大的民族主义势力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

英国的颓势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表露无遗:在这场近乎羞辱的事件中,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结束对埃及的干预,以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这是印度国大党长达40年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

但是印度的独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价的,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互相的内斗。

英国和其他自治领对于印度独立地位的接受是今日英联邦组织的开始。

1948年缅甸也获得独立,并选择不加入英联邦;之后又有斯里兰卡(1948年)和马来亚(1957年)的独立。

1948年英国结束了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此后的几十年间这里一直持续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血腥暴力争端。

在地中海地区,说希腊语的塞浦路斯人一直通过游击战的形式希望将塞浦路斯保留在希腊的版图内,但1960年塞浦路斯还是最终获得独立。

英帝国在非洲殖民主义的结束往往过分迅速,以至新独立的国家无法独立面对独立后的挑战:1957年加纳在10年的民族主义运动后终于独立,之后尼日利亚(1960年)、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年)、乌干达(1961年)、肯尼亚和桑给巴尔(1963年)、冈比亚(1965年)、博茨瓦纳和莱索托(1966年)以及斯威士兰(1968年)也相继独立。

英国从南部和东部非洲的撤军对当地的白人居民有着很大影响:肯尼亚独立后发生的茅茅起义表明,白人土地主对权力的占有已经引起了非洲土著居民的不满。

南非白人政权的持续存在一直是英联邦的一块心病,直到其于1994年结束了种族隔离的政策。

虽然由白人占多数的罗得西亚联邦随着1964年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分别独立已经分裂,南罗得西亚的白人(他们自1923年起就一直是一个自治的殖民地)宣布独立,拒绝接受一个非洲人政府的管辖。

在南非白人政府的支持下这个罗得西亚政权一直持续到1979年,直到双方达成协议成立一个多数共治的津巴布韦共和国。

在短命的西印度联邦(1958年至1962年)的失败后,大多数英国的加勒比殖民地选择分而治之:1962年的牙买加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6年的巴巴多斯以及其他的东加勒比海岛国都相继独立。

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在之后的岁月里也相继经历了类似的非殖民化过程。

1997年,英国在中国政府的强烈压力下,被迫归还了原本就属于中国领土而被英国以武力占据的殖民地香港。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服务及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355192527@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酷酷资源 情感专题 可人家愣是不许可 主国曾屡次求它们独立 殖民地 依然存在的 https://www.leiyjob.com/2257.html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