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2024-04-17 0 681



文 | 万物科普


前言



2023年,我国照旧稳坐环球第二大经济体宝座,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也照旧名列榜首。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据了解,2023年我国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高达,不只全年


国际消费总值超126万亿元,


甚至对环球经济增长奉献率还。

换句话来说,


我国目前仍是环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但你知道吗?期间往前拨30年,在初次环球五百强企业的评选中,我国仅有三家企业上榜。



从3家到142家,环球五百强企业是如何启动大洗牌的?我国企业又是如何优化的?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环球五百强”

环球五百强企业置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待问及它评选的关系疑问时,预计有很多人都不太分明。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其实,最早的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可以追溯到1955年,不过由于过后时代的影响,五百强榜单简直被美国企业横扫。

所以,这份榜单谢环球上的抵赖度并没有构想中的广。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直到

1995年

,《财产》杂志初次发布了环球范畴内的,涵盖各行各业的综合榜单之后,环球五百强企业的排行榜才真正意义上获取了环球的认可。

而且从1995年至今,《财产》杂志每年都会依据上一年环球范畴内企业的业绩目的来启动评选。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许是受20世纪50年代的理念影响,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所决定的业绩目的,更多的是,并重于对企业规模的考量,而非实践的净盈利才干。

所以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业内人士

称“环球五百强”应改名为“环球五百大”,

由于


它反映的更多的是“大”而非“强”。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不过,虽然靠营业支出排名让榜单的威望性遭到必定的质疑,但我们也得抵赖:

这种排名模式不只能在必定水平上反映出某个国度的经济体量,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度的行业规划,甚至也能进而看出该国的经济结构特色。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便捷来说,假设一个国度进出环球五百强的数量多,就示意出这个国度有必定的经济体量,再经过剖析这些企业的类型,大略率也就能剖析出行业规划,进而经济结构特色也能因此而剖析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在必定水平过去看,一个国度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越多,也就标明这个国度的经济实力越雄厚。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这也是为何环球五百强榜单能成为目前环球上最有影响力、且最受注重的排行榜。

了解完了什么是环球五百强,我们再说回环球五百强的初次评选。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初次环球五百强评选,我国企业成主角

从《财产》杂志在1995年发布的榜单来看,美国有151家企业上榜,日本则以149家位列第二,而我国仅仅只要3家上榜。

不过,这也是预料之内的结果。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要知道,美国得益于两次环球大战,不只完成防止了抗争关于外乡的涉及,还趁机发售武器

大发抗争财

在取得巨量的资金积攒后,美国又开局鼎力开展经济,在

二战完结后,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环球经济体系。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紧接着

先后把美元和黄金石油挂钩,

逐渐构成了以美元为撑持的金融帝国。

为了继续坚持经济的蓬勃开展,美国引领了第三次工业反派,也就是信息技术反派。

也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步步为营,才使美国GDP可以坚持一百多年的不败战绩。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日本雷同如此,虽说作为二战的重要毒瘤,而且在二战完结后国际经济简直被彻底瓦解,但由于攀上了美国。

得益于美国的鼎力允许,日本经济开局了飞速开展期间,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经超越了传统的欧美经济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反观我国,由于各方面要素的影响,1995年经济总量只要7300亿美元,仅占环球经济总量的。

这也难怪为何在初次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中,我国只要三家企业上榜了。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不过,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展后,我国在2020年一跃成为环球五百强排行榜榜首,第一次性领跑环球。

而且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环球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上,我国以142家企业的相对长处,继续稳居环球第一。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从“3”到“142”的逆袭

革新开明之后,我国也找到了适宜自己的经济开展路线。

理想证实,虽然环球经济格式在不时出现变动,我国自从找到适宜自己的路线之后,经济一路下降。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在2012年的时刻,谢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上,我国初次赶超日本,

位居环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我国企业并没有停下行进的脚步,在2020年终次跃居榜一超越常年霸榜的美国,成为环球五百强的榜首。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早的五百强企业简直全是国企,比如中石化、中粮和中国银行

但经过数十年的开展之后,一些大型的低劣民企,也成了榜上的“常客”,比如说腾讯、华为等等。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这也再次证实了我国路线的优越性,以及指导的正确性。

结语

从1995年终次发布环球五百强企业以来,我国上榜企业从3家增长到了目前的142家,短短的二十余年翻了47倍。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置信在未来我国上榜的企业能越来越多,同时也能更注重企业的开展的品质,把握更多的外围技术。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对此,大家有何认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

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2021年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排名为:1、沃尔玛。

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3、亚马逊。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6、苹果公司。

7、CVSHealth公司。

8、联合健康集团。

9、丰田汽车公司。

10、大众公司。

11、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2、麦克森公司。

13、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4、沙特阿美公司。

15、三星电子。

中企上榜数量领跑全球:2021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43家,较上年增加10家,上榜企业数量再次超过美国,蝉联榜首。

相关人士指出,进入2021年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优势扩大,而且企业经营状况在横向对比中也有提升,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潜力。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中企上榜数量领跑全球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最新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22中国500强企业排名列举如下:1、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3、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4、恒大集团有限公司。

5、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6、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0、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榜单数据分析新上榜的500强企业主要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上年度深圳500强榜单相比,新进入榜单企业共计140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28%。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上市公司17家。

从企业规模看,新进入榜单的140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超千亿级企业四家,分别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亿级企业17家,十亿级企业68家,5-10亿元企业39家,5亿元以下企业12家。

世界500强中国有多少个中国世界五百强企业共有54家,包括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万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人寿等。

中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工行、建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位列第3位。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位。

中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名。

2020年9月28日,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3位。

中石化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中国石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2名,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仍位列第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验丰富、国际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5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一,连续三次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银行”。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0位。

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

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14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31位。

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4位。

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4位。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

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

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

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

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

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

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

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

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

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

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美的只控股东芝集团的白电资产,特别看重的是领先全球的冰箱技术,接手后,东芝依然是独立运营,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美的只有学习的份,完全帮不上忙,美的能让东芝起死回生,只能是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的改变。

美的接手时,东芝冰箱只有601/595/495三个型号,算上不同颜色有只有七款,大都是金属拉丝门,三款型号功能差不多,主要是容积和能效拉开价格差,也就是说495这款只有三级能效的。

美的就提出,所有能效必须一级,可以减少功能拉开价差,东芝觉得减少的功能都是专利,都是东芝的代表,坚决不同意改变。

美的说你按我的要求生产一款我包销,东芝最后妥协说可以帮美的贴牌生产,不能打东芝牌。

这款就是美的603,东芝601的减配版,少了光离子杀菌除味、果蔬室雾化补水、快速解冻三个功能,保留极速制冰、热物直放和蔬菜冷冻、快速冰鲜等,材料和工艺不变,价格便宜了6-7千,半年不到,美的603供不应求,东芝不肯再生产了。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按市场需求生产,营销进美的体系,由美的全权负责。

目前东芝已经有近20款型号,每款只有一个颜色,全部是钢化玻璃面板,祥云金、绸缎金、樱纱金等颜色代表不同系列。

除了日式冰箱又增加了中国人喜欢的对开门、十字门、法式多门和意式多门。

现在大点的连锁卖场都有出样,南京这边乡镇五星也有一半左右出样的。

很多高档小区多的连锁门店,东芝销量能达到美的一半。

东芝冰箱近两年翻倍增长,扭亏为盈,我觉得就是靠美的经营。

并不是经营方法,而是经营理念和企业基础的问题。

回首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三井更是多年蝉联500强第一,被国人视为无法超越的巨无霸。

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号称日本家电六巨头,横扫全世界的市场。

当时的国人眼里,日本电子产品,不但代表着时髦,还是品质的保障。

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更让人意外的是,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的背后,其实全是中国厂商。

2011年,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

2015年,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日本曾经辉煌一世的家电产业,已经不复存在。

日本的问题在哪呢?在于不会随时更替 日本人设计问题总是用非常完善的眼光去看,恨不得一眼看到底,把十年后事物都想到了。

所以力求精益求精,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研发。

大家想所谓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把一个事物做到极致嘛?但是他忽视了时代,再往前走,压根不需要那么好的东西。

再好的东西也很快很容易被快速飞奔的时代抛弃。

比如手机,日本手机一直是很精品的,但设计时间却很久 你这边外形设计就花了大半年,华强北那边手机都上市两个版本了 你手机上市,那边已经更新换代两代了日本很难有中国这样小步快跑,不断更迭的思维 所以逐渐的被新时代拉下了 这是东芝集团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策略。

东芝本身为了发展,收购了核电技术虽领先,但有缺陷的美国西屋电气,遇上核电泄漏,导致损失惨重。

在核电被恐慌的背景下,卖出西屋为壮士断腕的止损策略。

卖出电视机、空调、冰箱这类家电业务,是为了聚焦于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这类低端制造,竞争恶化,并不带来多少利润。

而中国大陆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要求不如日本严格,人口规模又大于日本10倍以上,因此美的、海尔或海信收购这方面的东芝产业,扭亏为盈完全可以理解。

东芝在核心元器件、数字储存、医疗设备等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仍领先于国际市场。

说中国经济大于日本,非常正常,人口面积都比日本打很多倍。

但说中国经济强于日本,酒有些夜郎自大了。

不只是东芝,我觉得可以引申为日本家电产业和国内家电产业的势力转换角色更加符合当下和题主的问题。

从我自己70后的眼光来看,从小以来,索尼,东芝,松下,三洋,乃至于德国的西门子。

这些品牌,在我们从小的记忆里,不仅仅是面子的荣耀,也是质量的保证,这点应该说三十年以来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比如我家15年装修的,空调是大金三菱,冰箱是西门子,洗衣机是松下的,抽油烟机是西门子的,电视四台是三星的,全屋的国外品牌,家里好像只有一个电饭煲是当初买一系列家电时的赠品是美的品牌,其他没有一样是国产品牌。

而现在今天的格局来看,国产品牌格力美的,的确有大举赶超国外品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 应该说,国外百年品牌家电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出现弱化趋势,不仅仅是东芝,其他国外品牌都是如此。

应该说,离开中国的市场,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叫完整,不能保持持续和高增长,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的体量和消费能力提升所决定的。

而为什么国外品牌并不是抛弃中国市场,但是却逐步处于下风? 以央视消费频道的内容转述,来回答这个问题。

央视的《消费新主张》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是偶然吃饭时看到,对我震撼挺大的。

第一,不同的肉类,可以分为冷藏和速冻,而冷藏的可以做到和鲜肉一样的,动物肉汁不流失,颜色不变样,口感保持鲜肉水准,而速冻的喜酒可以保持鲜肉的水准,而不是以往我们传统冰箱冷冻后硬邦邦的无法直接刀切和快速解冻后烹饪。

第二,是肉类和蔬菜果蔬放置在一个冷藏室,可以蔬菜果蔬保持保鲜,而肉类也保持保鲜,其原理是每个托盘下方都有传感器,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物品给予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果蔬和肉类的保鲜时间。

就以这个案例为例,说明了什么? 日本品牌,典型的老化和传统,他们减持了三十年前的产品质量标准,日本国民和使用日本品牌的中国消费者也接受三十年前的冰箱质量标准。

而中国新产品标准是迎合最新的消费使用习惯和90后的懒人生活习惯,他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紧紧抓住了最新一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对比进行了大量和新颖的产品功能开发,的确非常有震撼性,如果,现在我买冰箱,一定会选择这个功能的国产品牌而不是西门子。

因此,可以总结一下了,国外品牌,他们固守传统质量和产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和烹饪习惯,没有迎合90后00后最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以国外的市场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没办法及时和准确地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产品和质量标准的改进和提升,对他们来说,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当中国这些新颖的产品在国内大量的使用逐步完善后出口到全球时,我相信,国外用户一定也会感到震撼和惊喜,一定也会选择功能化的中国家电放弃百年品牌的国外家电,这是功能和实用新颖所决定的。

以典型的惠而浦为例,惠而浦是百年的美国家电巨头,如今市场上,哪里看得到惠而浦的产品,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年美国品牌?东芝和松下索尼,他们也正在步这个后尘,迟早被中国的灵活,务实和紧跟90后00后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而于日俱进。

而他们还是传统的坚持和慢节奏,这在三十年前,是他们的巨大优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他们的巨大劣势。

再有一点90后和00后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对国外品牌没有美誉度的累积和认同感,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国内媒体和广告的影响,也必然更大地受到功能的需求影响而不是国外品牌的影响! 本人做工业品销售,接触深有感受。

说实在的,经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反应速度。

就说家电消费品吧。

东芝这类的配件商往往都是日本的产品配件商。

最简单来说打个标签,日企都能给你弄出一套章程来。

现在国内企业都会要求箱子标签推二维码,民营企业很简单,客户要求什么,打什么就得了,从要求到完成,就一两天的事情。

而这些日企配件商呢?这个格式和现行品不一样,要重新委托专门公司设计,这个标签要重新买,一套流程下来,个把月过去了,最后说还要你加钱!当遇到产品设计变更的时候,反应速度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终端消费品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传统日企这种反应慢的情况就导致了失败。

但不能否认,这种反应慢的制度,造就了品质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零配件市场一直在扩大的原因,可以说各类消费品,日本都在退出终端市场,转而做其配件市场。

但有个特例,就是日本松下。

日本松下还是很强的,为什么呢?就拿中国本土松下各个工厂来说,高层里面会有蛮多中国人。

中国人工作灵活。

再看看死掉的东芝,企业里别说关键岗位,就说中层领导的,连个班组长都,可能永远都是日本人,工作能灵活吗? 东芝被美的收购又迅速活过来也是这个原因:东芝有生产实力,但是没有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

和美的一拍即合。

要理解美的为什么能让东芝家电起死回生,首先要探究东芝家电业务为何会亏损。

东芝家电业务从2012年起至2015年上半年,在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约147亿日元,亏损局面一直延续到2016年。

2016年3月,美的收购了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为当时面临困境的东芝注入新的“血液”。

东芝家电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导致经营效率较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管理模式有问题。

这是日本企业的普遍弊端,积累数年,爆发时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管理模式的普遍弊端和日本企业是由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有直接关系。

日本的不少大企业如东芝、松下、三菱等,最早都是由单个家族经营,而不是现代制的合伙企业。

家族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管理层更多考虑的是对上司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谋求利益。

企业中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管理人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不上心,更多得只是执行上司下达的命令。

因此,当2000年中期掀起家电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浪潮时,东芝完美错过转型,销量一路滑坡,经营出现亏损。

了解了东芝亏损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美的如何对症下药。

美的接手后,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提升东芝家电业务的经营效率,详细分析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将东芝的业务链条导入美的IT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率;二是将东芝家电的业务融入美的供应链,联合采购,降低零配件采购成本。

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三是将部分业务如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进行独立核算,引入内部竞争,提升经营积极性; 四是协同营销系统,美的派人到东芝培训,细化营销内容,适应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提升产品销量; 五是引入美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赏罚分明;通过美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中国充分的市场前景, 2017年东芝家电营收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0%,2018年就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收购不到三年时间,东芝家电业务就在不少国外市场表现出色。

仅2018年下半年就在泰国推出了30多款产品;预计2020年在印度建设新工厂;(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而在越南,东芝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则已稳居越南市场第一的宝座。

精明的日本人在出售东芝集团家电业务的时候,没有想到美的能够 “救活”那些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叫做三十年洒落、三十年河西。

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东芝,竟然沦落到大甩卖的境地。

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只能永远好下去。

如果这样,也就难以有新企业诞生了。

但是,像东芝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也会堕落,就有点想不通了,就觉得这个市场实在是太无情、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日本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不仅产品质量好、影响大,企业的服务等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

所以,日本的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的好,不仅日本国内,在中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销售状况也非常好。

特别是东芝,是具有140年 历史 的老牌企业。

也就短短的十来年时间,日本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就到了需要甩卖的时候了。

可见,这十多年来,世界 科技 水平发展是多么的快、多么地不可思议。

当然,出现这么多知名企业破产、倒闭、甩卖现象,与这十多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让很多原本还算活得不错的企业,都危机重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如东芝,竟然爆出了连续做假账的问题,还有什么可能不会发生呢? 所以,对中国同类企业,也珧不同类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一定不要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永远不可战胜。

特别是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更要有危机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时刻面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

因为,创新已经让所有企业头上都悬了一把剑,一把随时可能将企业拦腰砍截的剑。

美的能够救活东芝,也主要是借助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不是美的比东芝管理得更好。

东芝是穷人没有骨气,没有穷出个花样来,从而从内部入手,主动解决企业造假等方面的问题,真正重新站立起来。

作为一个 财经 工作者,我觉得东芝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企业,也没有永不落的商业帝国。

作为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也是很正常之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法则,市场是无情的净化剂,不断让企业面世,也不断淘汰陈旧的企业。

所以东芝的沦落是很正常的。

至于美的接手后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吗?我觉得不见得,其实原来东芝的经营方式或理念就已经不错了。

作为日本的优秀企业,东芝自有他一套成功的营销模式。

而美的接手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出逃经营险境,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众多的消费都让美的生产的电子产品得以大行其道。

如果没有14亿中国人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美的要想取得今天如此耀眼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而美的接手后却能起死回生,这究竟是东芝的问题,还是经营方法上的问题?要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些东芝的发展历程。

在很早以前,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东芝电器,作为日本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说受到很多用户的喜欢,而且不仅仅是物美价廉,还质量可靠过硬,能把产品销售到欧美等国家,可以说盛极一时啊。

有句老话说的好,月满则亏,盛极必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规律的,作为日本140年的老品牌,东芝电器可以说是连年亏损,没办法了只好让美的给收购了。

但是美的这次的收购并不是全部都够的,而且东芝以40年的授权作为交换,可以说美的把东芝大部分的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上,从而救活了东芝电器,问题上40年以后,当授权的时间到期以后,美的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是徒作嫁衣吗?

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力究竟强于日本多少?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仅仅从排名上即可看出中国的经济实力,但依然需要从分类指标中来观察、分析国力的强盛,而不是单纯从谁创造的产值多、谁的饭量大,就能够判断谁的实力最强。

一、从国民生产总值GDP观察:2019年中国GDP14.22万亿美元,日本5.18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2.75倍,因此,中国的经济规模占绝对优势。在经济总量方面:(中国>日本)

二、从人均GDP(国民幸福指数)观察:在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3美元,日本人均GDD为.41美元,在更具说服力及含金量的人均GDP上,日本遥遥领先,人均GDP指标是我们的4倍多。 在人均GDP方面:(中国<日本)。

三、从人口数量、人口寿命、人口素质中观察:中国万人;日本万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可以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及综合国力,因此,中国人口数量是日本的是11倍多。

在人均寿命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日本人均寿命排名世界第一位,为83.7岁;女性为86.8岁,男性为80.5;中国排名第53位,为76.1;女性为77.6,男性为74.6。 在总体预期寿命上,日本比中国多出7.6岁。

全球人均寿命前十名国家分别是:日本、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西班牙、冰岛、意大利、以色列、瑞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北京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据2018中国各省平均寿命统计显示,上海人均寿命以80.26居首位,北京次之。人均寿命应是一个平均水平,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人口素质(受教育程度)方面: 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或人口素质方面,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软实力及文化水准、社会综合文明水平。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9.1年;日本是11.1年,差距有两年,但这种差距不是用年数来衡量的,因为很少的一个数,在某些方面或差之千里。

因此,在经济强国的基础上必须打造教育强国,提升整体民族的文化素质,否则好比一个土豪很有钱、但可能基本素质很差。 在人口寿命及素质环节:(中国<日本)

从国土面积及自然条件观察:中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多。中国国土特征是典型地大物博。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某一个省面积大小,日本的自然资源属于极度匮乏状态,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质基本都是依赖进口,同中国相比,没有什么战略纵深。这个环节:(中国>日本)

四、

日本虽然资源匮乏,但日本是未雨绸缪方面做的很到位。

比如日本拥有全球可供使用时间最长的石油、稀土与其他16种稀有金属储备量;

日本在世界上拥有10倍于自己本土面积的采矿面积;

日本与美国是仅有的真正把稀土“点石成金”技术的国家,日本与美国是全球仅有的2个专利技术净输出国和专利盈余国;

全球的云计算安全规则是日本的NEC、富士通、KDDI等机构联合制定的;

全球创新企业实力排位前100名中,日本占40家,在半导体领域日本掌握着全球52%的关键原料供应与37%的专利所有;

全球十大光学元件制造商里有9个是日本企业,苹果手机1000多项核心部件技术58%来自日本;

日企海外产能占其总产能的36.8%,销售量的38.7%与收益的36.4%,日本海外资产相当于其国内GDP的2倍以上;

日本是第4个可独自发射卫星的国家,第3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东亚15个超大型造船厂有11个在日本;

全球市场份额前五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日本就占了3家;在世界十大轴承制造商里日本占了5家;工程机械制造方面实力日本与德国并驾齐驱;

日本的科研经费在GDP中的比重、核心科技专利授权率均位列世界之首;日本在2000年后至今,科技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数量仅次于美国。

日本的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材料是世界最先进的! 甚至于美国某些高技术领域和军事领域芯片全部在日本的产品。

日本在工业基础材料方面,比如碳纤维、化学纤维,精细化工领域,精密加工领域等都是世界一流的;

日本在大型重工业,特别是造船领域,精密加工机床行业,自动控制系统等,冶金新材料,制药,远洋捕鱼业,农业技术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根据2017年的资料显示,在全球创新科技领域TOP里面,日本有171家排名第二,中国第三。日本长期累积的技术基础、多年的海外战略布局,让日本企业始终着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最为关键的是日本早就抛弃已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产业,全力转型投入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产业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分布仍然不合理,上榜500强企业以资源垄断的能源企业为主,但在金融服务、高端医疗、耐用消费品等领域有些几乎是空白。

日本是个十分善于向外学习,同时也极富战略野心的国度,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跻身列强的国家。从古至今日本都与强者为伍却从不臣服。而今日本始终隐匿实力,对外永远称衰,很少拿自己的独有的国家重器去全球宣扬,但背后却在默默地不断强化自身实力。

虽然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依然不是世界第一,仅排名世界第六位,统计数据参考如下:

第10名:委内瑞拉:南美洲国家,预估计有价值14兆3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主要资源为铁、天然气和石油。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八位,占全球供应量的2.7%,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供应量的7.4%。

第9名:伊拉克:伊拉克拥有预估15兆9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拥有世界上9%的石油储量,占其资源的大部分。伊拉克也是世界上磷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第8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拥有估值19兆9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全球排名第八。澳大利亚以其大量的煤炭、木材、铜和铁矿而闻名,但澳大利亚是两种重要的金属的头牌:黄金和铀。

对于贵金属黄金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供应国家,满足全球需求的14.3%。对于铀,大约46%的全球供应来自澳大利亚。

第7名:巴西:巴西有21兆8000亿美元的商品估值。巴西拥有巨大的黄金和铀矿藏,是世界上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巴西也拥有相当大的石油储量,但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木材,世界上约有12.3%的木材供应来自巴西。

第6名:中国:中国排名第六,预估有价值23兆美元的自然资源,其中90%是煤和稀土金属等。木材是中国另一种主要自然资源。

第5名:伊朗:其拥有估值27兆3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主要自然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拥有10%的世界石油供应量,世界天然气供应量的16%。

第4名:加拿大:预估值33兆2000亿美元。加拿大拥有世界石油供应量的17.8%,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加拿大还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铀储量,是世界第三大木材生产国。拥有大量的天然气和磷酸盐储量。

第3名: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20%,拥有世界第五大天然气储量和大量木材。预估约34兆4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

第2名:美国:美国凭借约45兆美元的自然资源排名第二,不仅拥有超过31%的世界上的煤炭,而且也有大量的木材。该国89%的自然资源来自煤炭和木材,同时也拥有相当大的天然气、石油、黄金和铜储量。

第1名:俄罗斯:俄罗斯排名第一,其自然资源总估计价值为75兆美元。拥有多种自然资源,主要矿藏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黄金和木材。俄罗斯还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稀土金属供应。在资源领域:(中国>日本)。

五、从世界五百强数量观察:在2019年世界五百强排名中,中国达129家,中国大陆(含中国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的121家。日本仅有52家,在数量上中国遥遥领先日本。但中国的很多企业更多的是依靠国内庞大的市场而成长,某些企业依然缺乏全球视野和全球竞争力,反之日本企业普遍技术含金量很高,往往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在世界500强环节:(中国>日本)

六、从常规武器及战略武器和战略物资观察:这个环节无疑是中国最强大。因为中国在战略武器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战略导弹还是战略核潜艇,应急调动和战略物资储备,中国是最好的。

常规武器方面,从常规武器的规模数量到高技术武器的开发与运用,从海、陆、空军方面,中国已从之前的落后已实现后来居上。在这个环节中:(中国>日本)。

虽然如此,也不能轻视日本的紧急动员能力。根据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年造船能力为1800万吨,军舰占2%多一点。如果按战时动员,这些工厂将开足马力,至少可以达到二战时期21%的比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保持多只母鸡生蛋的能力,这是日本的聪明之举。

日本早在2011年度的《防务白皮书》透露,日本军事院校教师职工人数占服役人数的4.8%,远高于中美等国。一旦战争爆发,日本陆上自卫队可以在三五个月至年内,将现有规模扩充两倍以上。

七、从全球国家地位及国际影响力观察: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派员最多的国家,在全球具有非常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日本是西方七国集团之一,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个环节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远高于日本,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少数拥有战略核武器的国家,所以,国际影响力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比的。在这个环节:(中国>日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中。但综合国力依然不能和美国相比,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是世界第一。

根据2019年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数据显示,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92亿美元,美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9万亿美元。而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6倍,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59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

中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明显高于美国。目前中国是全球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而工业产值相当于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的总和。虽然中国的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美国,但是弱点也很明显。

中国在综合国力某些方面已超过日本,但在某些方面依然相对不足。 比如中国的制造还处于低端水平,相比日本,日本的产业基本上在高端领域。如果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那么日本就是制造业强国,因此,中国仍然在朝着“中国智造”的方向努力。

此外,中国的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占比较高。说明建筑业对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依赖较大。

中国有很多的世界第一,: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电子商务参与人数世界第一、中国科技人力资源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科研人员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比如引以为豪的高铁,高铁曾以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

再比如许多基础领域中国排名第一:

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曾超过第二、第三、第四的总和。

中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曾占世界总产量一半。

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曾占世界一半。

中国纺织品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鞋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电冰箱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DVD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空调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费国

世界第一产磷国

世界第一铜消费国

世界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

世界第一造船国

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

世界第一机床市场

世界第一大钢琴产销国

中国综合国力至今强于日本多少?

中国产粮和吃粮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产肉和吃肉世界第一。

中国产鱼吃鱼世界第一。

中国产棉花世界第一。

中国产食用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渔业大国

世界第一养羊大国

世界第一大果蔬生产国

中国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大学教授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医生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城市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城市高楼的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城市广场世界第一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日本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日本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每年科研经费一度约占全国GDP的3.1%,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

日本地理位置处在亚洲,即使放在欧洲,日本依然会是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日本在十大科技发达国家排名中排名第二,十大科技发达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以色列、瑞典、法国、意大利、芬兰、加拿大。

日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无疑世界排名第一;

在新能源领域,美国的特斯拉独领风骚,但其实特斯拉开始只是购买日本丰田的二手生产线。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最佳供应商里的SCQI共8家,日本就占6家;最佳品质供应商PQS共18家,日本就占11家,就连苹果公司Apple Inc.产品里1000多项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来自日本;

日本被称为诺贝尔奖收割机,从2000年到2019年日本19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平均每年约有1人获奖。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截至到目前,日本有28人获得此项殊荣,并且大多集中在化学、物理、医学等基础领域,是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日本虽然资源匮乏,但根据之前《矿产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显示日本海外拥有矿山148座,排名世界第一。

日本不但布局世界中高端产业链,而且还收购全球矿产资源,数量为世界第三,日本加速海外并购,其中的六大财团每一个都堪比一个小型国家。截至到2017年,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净债权国。因此,仅看GDP总量是无法判断日本经济优劣的。

全球十大汽车企业,日本德国各有4家,但日本汽车业利润最高,德国汽车业销量最多;

日本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美元,居全球第3,但日本百年企业数量达家,居世界首位;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

所以,通过对比,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看到差距,既不要妄自菲薄,也要奋发图强,中国毕竟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强国之路前景光明。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服务及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355192527@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酷酷资源 情感专题 初次环球五百强 日本149家 美国151家 那如今呢 中国仅3家 https://www.leiyjob.com/1791.html

相关文章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