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烈血时代(52)
主笔:闲乐生朱晖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遣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与白起、李牧两位武安君白手起家不同,蒙恬出身于秦国名将世家。他的祖父蒙骜,是侍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四代秦国国君的秦军元老。自昭襄王期间从齐国到来秦国,至公元前240年为国舍身,蒙骜永世共为秦国打下七十余座城池,可谓战功赫赫。他的父亲蒙武,战功稍逊,但曾屡次作为王翦的正手身经百战,也是秦国的一名宿将。而蒙恬与他的弟弟蒙毅,岂但模样俊美、聪敏好学,且自小出入宫中,与嬴政共同跟李斯学习刑狱之法,故深得嬴政宠信与重用。可以说蒙氏与王氏,是秦国的两个名将批发工场,数十年人才济济,一个比一个牛。
蒙氏兄弟家世煊赫,从小就遭到了十分良好的正统儒法教育,他们的教员李斯,岂但是法家巨擘,同时也是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祖师爷(注1),而小蒙恬也很争气,长大后不只成了个法律专家,而且博学多才、兴味宽泛,尤善书法、音律之学。传说咱们如今用的毛笔、古筝,就是这个大帅哥发明的。
不过,据考古学家考据,毛笔与古筝在秦代以前早已有之(注2),蒙恬恐怕只是改良了它们的制造工艺(注3),并非其真正的原创,但这并不障碍民众对蒙恬的神化,听说在“湖笔之都”浙江湖州善琏镇,外地人岂但奉蒙恬为“笔祖”,还给他假造了一个英雄救美自在恋爱的老婆卜香莲,称为“笔祖娘娘”,将夫妻二人供奉在蒙公祠内,每逢农历三月十六笔祖生日及九月十六日笔组娘娘生日,乡民们就要举办隆重的祭奠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俩。
至于古筝则又称秦筝,李斯《谏逐客书》云:“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足见先秦时代筝曾宽泛盛行于关中,成为秦地音乐格调的代表。刘熙《释名》云:“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足见筝的声响铮铮镗镗,既有小气磊落的胆大鬼之气,又有不疾不徐、迟速合度的小人之风(注4),与蒙恬的格调派头何其相似!而蒙恬被传变革秦筝,亦说明他除了是一位发明家、书法家之外,恐怕还是一位音乐家,可谓文采风流的很呢!惋惜史书在这方面记载太少,不然,蒙恬又何尝不是另外一个洒脱儒将周公瑾?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翩翩贵公子,如今却要远赴内地征战匈奴了。从此,咸阳的花花环球与他再无半点相关,他注定要在帝国的北疆渡过余生,那里的生活艰辛、干燥、孤独寂寞,却宏阔、壮美、豪情万丈!
说起匈奴,李牧篇我已提及。战国末年,李牧大败匈奴后,匈奴损失沉重,自愿逃回阴山,而经过这二三十年的疗养生息,匈奴也慢慢了复原元气,于是南下河套牧马,并抢掠汉民,过后李牧已死,秦正集中精神一统中原,燕、代等国自顾且不暇,基本奈何他们不得。
如今,就到了加倍讨还的时刻了。
于是,公元前215年,大秦少帅蒙恬,统领三十万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大举北伐,先攻击河套地带的匈奴藩属楼烦、白羊河南王等小族,各胡族大败北遁。秦军间接纳复了黄河以南和榆中一带局部地域。大军继续北进,指标直指匈奴王庭。
公元前214年春,蒙恬大军迫近黄河,与匈奴主力在河套北部开展了侧面对决,一场华夷之间的世纪大战终于迸发。
匈奴单于头曼望着远处的秦军,心潮澎湃,他想起三十年前,他幼年曾随父亲与赵将李牧在赵国边郡一带有过一场强烈的交锋,结果是匈奴大败,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的很多亲人都战死沙场,不久,父亲也郁郁而终。那时,他就立下誓词,不论忍多少辱负多少重,他必定要复兴匈奴,南下复仇,抢钱抢粮抢女人!
如今,只需战败这个蒙恬,南边宽广中原之地就是咱们的粮仓了,兄弟们,上!
面对匈奴弱小的骑射兵团,蒙恬出动了他的王牌主力,那就是弱小车弩混编部队,首先
以战车开路,其后以强弩劲射,箭矢如蝗,密集的火力射的匈奴骑兵抬不起头来,当大局已定,蒙恬一声令下,车步大军随后掩杀,这时刻匈奴铁骑也只要狼狈逃命的份儿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匈奴之俗,不以遁走为耻。既然打不过,
不如远去,保留实力,再候良机。忍气吞声,不争一时意气,这是头曼所想,也是匈奴民族赋予他的韧性。当年他能忍李牧,如今他就能忍蒙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退回呼和浩特以北的大青山去,攒足了“柴火”再来与你一争上下!
留得青山在?妄想,大青山也不能留给你!蒙恬稍作休整,大军又
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渡过黄河,
继续北上,将自高阙(内蒙狼山口)、阳山(大青山西麓之狼山)至北假(内蒙乌素海)这一片大青山南麓地域所有攻占,头曼屡战不敌,只得往北狼狈奔逃七百余里,远走漠北凛冽的水草贫瘠之地。
关于秦匈之战匈奴的详细损失,史书并没有详载,但一百多年后汉朝经济大臣桑弘羊说了这样一句话:“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桓宽《盐铁论·伐功》)另外,匈奴退回北边后,被草原上另外两个游牧团体——东边的东胡(注5)与西边的月氏(注6)——搞得很惨,又是送儿子又是送女人,足见过后匈奴损失沉重,简直已不能在草原上生活了(注7)。直到十余年后,头曼的儿子、一代天骄冒顿单于(注8)崛起,杀了声威尽失的头曼,东服东胡,西逐月氏,一致草原,终于建设起弱小的匈奴帝国。当然,这是后话了。
两年的对匈作战,总算告了一个段落,蒙恬遂坐镇上郡调度指挥(今陕西榆林市境内),开局着手一系列超级国防大工程,这些工程,将为我中华民族震惊整团体类环球。
第一:建城安民。短短两年的期间,蒙恬为帝国开拓了数百里疆土。但河南之远比黄土高原平整,农耕民族很难在这片缺乏险要地形拱卫的大平原上站稳脚跟,阻挠游牧民南下。所以蒙恬提议迁移少量移民前来筑城并开发这片富饶地域。始皇帝于是一声令下,在帝国的新疆土上设县四十四,名曰“新秦中”;并连年迁移少量罪犯以及数万户人家去到这些地带,垦荒种植,修筑城邑,开拓路线,且田且守,数年内积攒起少量军资——这就是后辈王朝经常效仿的殖民屯田制,这也可算是秦始皇的一大创举,它关于开拓与安全内地作用渺小,日后汉武帝、赵充国、曹操、司马懿,诸葛亮还会将其进一步发挥光大。这里咱们就先点到为止。
第二:筑边塞细长城。
匈奴人都是骑兵,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刻,会突然汇集成一支犯罪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帝国的军队既然无法追入大漠将其灭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强纵深进攻,御敌于国门之外。
于是,一个严重的历史义务落在了蒙恬的身上,那就是建一座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渺小的军事国防工程,把胡人彻底断绝出大秦疆土,它的名字叫——“长城”!
“长城”二字,古已有之,战国七雄,没有一个未曾修过长城的,但这些长城,规模较小,且散落各地,不成系统。有的长城,比如赵南长城、齐长城、楚方城,天下一统后曾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秦始皇便将其尽数毁去(这可为刘邦起初冲破割据、一致天下省了不少费事)。只要秦、赵、燕三国北界用于进攻胡人的长城,可以好好的应用应用,蒙恬的上班,就是将它们连为一体,物品贯通天下,成就一段传奇。
说干就干,从公元前214年开局,蒙恬便作为工程总指挥,率领三十万大军与近百万边民,开启了这么一个浩荡而漫长的国防工程。从帝国西北的狄道(今甘肃临洮),到西南的遂城县的碣石(注10),他们越峻岭,经绝壁,穿草地,过沙漠,延袤万余里,一路应用地形,籍着天险,建亭障,修城堡,依山起筑,临河为塞,将三段长城对接联通,增修扩建(注11),加高加固,终于成就了环球修建史上的奇观,中国巨龙万里长城!
大家千万不要便捷的将蒙恬当成一个普通的工头而已,就算是工头,那也是指挥数百万人的超级大工头啊!再说蒙恬细长城,也并非便捷的修复衔接而已,他要对整个进攻体系做到全盘思索、精细部署,选址、运材、发动、设计、施工,无一不须要极大的修建天赋与宏伟气魄。
别的就不说了,选址就是一大难题。
1.要选最佳的地形,以山脊为城,缩小人工;以河流为屏,断敌水源。
2.要选关键的制高点建战火台,建设兴旺的军事情报网,以提早预警,组织还击。
3.要选交通要道和谷口之处建设要塞,以屯居精兵,把守险要。
4.要选最关键的地段修筑边城,以驻扎大军及囤积少量后勤物资。
由此可见,长城可不光是一堵墙而已,它是中国现代最先进的军事进攻设备和交通信息网,它是蒙恬煞费苦心的心血之作,它是帝国的利益线,它是捍卫咱们家园千载的屏藩,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所发明的平凡奇观。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平凡的“工头”,蒙恬注定将与长城巨龙紧紧的咨询在一同,流芳千古,福泽万代!
我置信匈奴人第一次性看到长城的时刻必定吓尿了。攻啊,怎样攻,就算下面一个守军都没有,怎样过去?好,就算你能爬过去,马怎样爬?帐篷、装备怎样爬?好,那罗唆不爬了?那你只能组织拆迁队拆毁边墙了。
但先人的工程技术好着呢,等游牧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拆完边墙,战火早就传遍了整个边塞,一切牛羊百姓都已躲入城中,城门紧闭,坚壁清野,给你个屁吃。假设这时刻长城沿线其余中央的边防军及时赶到(长城也可以参与汉军调动的机动性与保密性),堵住归路,开展合围,还能把这帮抢劫犯给间接包了饺子;而长城的城墙就是解围圈的一局部,不知可以省掉多少军队。
总之,在冷兵器年代,长城简直是北边游牧民族的梦魇!其弱小骑兵的机动功能在长城背地丢失殆尽。更惨的是,有了长城,中原政权还可以对游牧民族启动经济封锁,没有盐,没有铁,没有布匹丝绸,没有茶叶陶瓷,游牧人的生活质量直线降低,这起初间接造成了南北匈奴的决裂。独一无二,罗马人也在公元初修建了雷同用于进攻蛮族的长城,包含位于英格兰的哈德良长城(约120公里)与安敦尼长城(约37公里),以及位于德国的日耳曼长城(约500公里),只不过规模要比中国的万里长城小很多,西方人并不怎样爱提。
但是,一代又一代仰仗着蒙恬所建的长城击退胡虏的中华先人们,似乎对蒙恬并不领情,他们一次性又一次性的嗔怪秦始皇与蒙恬不恤民力,蹂躏人命,乃暴君戾将,亡国那是报应!
西汉伍被说:“蒙恬筑长城,物品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无法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西汉班固在《汉书》中说:“蒙恬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西汉扬雄在《扬子法言》中说:“蒙恬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缺乏而死有馀,忠缺乏相也。”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蒙恬为秦筑长城,极天下之半,则其为祸宜以万数。”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说:“白起、蒙恬,秦以为功,天以为贼。”
唐代陆参在《长城赋》中说:“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
民国蔡东藩在《前汉演义》中说:“始皇劳役万民,徒令怨女旷夫,充塞内外,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况怨旷者之不计其数乎!其亡也忽,谁曰不宜!”
这可正是先人种树,先人话风凉。秦始皇与蒙恬建长城,并非糜费国力民力,实乃久远之计也。从老本过去说,长城外表上消耗渺小,但实践却浪费了老本(注12)。要知道帝国北疆悠远漫长,假设没有长城,仅仅用军队,那须要的数量恐怕是任何国度都不能接受的。而有了长城,中国就只须要有不多的机动兵力就齐全可以接待普通的入侵了,真可谓祸在一时,功在百世。故汉代财政大臣桑弘羊说:“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强暴也。……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阙,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盐铁论 · 卷九》)而平凡的反派后行者孙中山也对长城有过主观评估:“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环球唯一之奇观。……为与日俱增之计,莫擅长设长城已御之。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于大禹之治水等。”(《孙文学说·知难行易》)
总之,秦朝之亡,有很多要素,或许长城是其中一个,但绝无法抹杀秦始皇与蒙恬对中华民族的奉献,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才是我国人应有的主观态度。司马迁不也说嘛:“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第三,修建大型天文台网络。
这项浩荡的工程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我国考古上班者历经九年的调查考据,曾经大体可以认定,蒙恬将军过后在上郡长城沿线地域还修造了少量观星台,总数量到达1424座,秦汉期间我国领有着上游环球的天文历法成就,应该靠的就是这一千多座天文台组成的观测网络,可以说是福泽百年。
第三.修筑直道以通南北。
长城的修筑,让帝国北疆稳如泰山了,但是这样又进去一个疑问:三十万帝国主力部队都驻防在千里之外,食粮运输消耗太大了(注13),这对帝国是一个相当繁重的累赘。怎样办?再修一条军用高速公路吧!
于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帝又命蒙恬修一条“直道”,自阴山脚下的九原郡穿梭鄂尔多斯高原至上郡,而后沿着子午岭南行,直抵咸阳以北的云阳县(今陕西淳化县)林光宫(汉朝称甘泉宫),一路堑山填谷,全长达1800馀里,可谓环球高速公路的鼻祖。假设说万里长城是秦朝(乃至后世中原王朝)的一面盾牌,那么“直道”无疑是一把尖利无比的宝剑,其建造规范比“驰道”还要高,从相关考古开掘看,“秦直道”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处达61米,靠河、靠山和靠沟的一侧均建有夯土护坡,路线两侧还保留有多处战火台、垭口、兵站、驿站遗址。帝国大军,五日便可南北。遐想当年直道上万马奔流的壮观现象,着实令人心神向往。
蒙恬修直道,其工程难度一点儿也不会比长城差多少,由于这是一条“直道”,也就必定走直线、抄近道、够平整(调查秦直道各翻山路段,其最大坡度竟不到10%),而西北一带,多是山地,层岭复杂,深谷瀠洄,欲要一概坦平,谈何容易!所以蒙恬须变身为一个“愚公”,遇山挖山,遇谷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逃避,仍是间接挖穿,这叫做“堑山”。“堑山”完了还要“煙谷”。修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山脊较低局部是须要填上的,这就是煙谷。其详细方法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筑少量土方,夯筑以后构成路面,其中又以子午岭黄陵南桂花路段的夯土垫方规模最大,经测算,该段垫方路基的土方量约为17万立方米,真是令人惊叹!有无聊人士算过,整个秦直道工程所取用和移动的土方,假设堆筑成高1米、宽1米的土墙,可以绕地球半圈!
须要指出的,这些工程并不是横蛮的拼人多就能搞定的。首先,堑山路段高度和宽度的选用就是个技术性十分强的上班,远不像其看起来那么便捷。不只挖方的高度须要准确计算,为了保障经过效率和安保,路线在修建后必定和前后衔接的路线衔接,不能有太高的高差,较小坡度有利于车辆上坡通行,也能提高安保性。
在堑山的同时,秦直道十分器重路线的排水,不只在山路内侧修建了完备的排水沟,直路线面中部也高于两侧。我国的王子今传授在钻研后以为坡跟底段秦直道的坡度设计齐全到达今天二级公路的规范。两千年前的先人修建的路线,能合乎两千年后今人二级公路的规范,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秦人所筑的这条直道,历经两千多年风风雨雨,风流竟未被风吹雨打去,大局部路面仍保留完整,多处安全的路基上树木至今无法存活,有些中央甚至仍寸草不生,只要少数中央还有些生命力倔强的野草,但也都高不过膝盖。专家推测,除了惯例的熟土和石灰(用以除去土壤中的无机物),秦直道或许还驳回了早已失传的某种秘方,才让其能够到达数千年杂草难侵、杂树不生的成果。至于详细是啥秘方,以今天的资料剖析技术,尚不能解开。有时刻,现代科技不必定比先人强。
理想上,直到清嘉庆年间,秦直道还是清朝关键交通干道之一,其中子午岭主脊凤子梁路段,不时到抗战时代,都是关中棉花北运的要道,直通陕甘宁边区后勤部所在地石门关,源源不时为抗日前线输血。只因近百年来陕北的水土散失严重,而今才慢慢旷废了。
这等千年古迹,比起西方人大加赞颂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何?比起如今普及天下的豆腐渣工程,又如何?哪家公司的工程标书里敢写上“该路段经常使用年限为两千年”?
只惋惜,蒙恬所修的秦直道到秦朝快消亡时才完工,造成秦三十万长城兵团常年驻扎在内地,不只消耗粮草转输,且在关键时辰难于及时回防咸阳。不过这条直道依然造福后世,到了汉朝,朝廷大军就可以间接部署在长安左近,借助直道机动即可,仅此一点,便不知节俭了多少运送粮草辎重的劳役。
嗟乎,世人皆怨蒙恬不谏始皇,反阿意阿谀、劳民兴功、倚势作威、任情驱迫,死缺乏辜。却不知蒙恬用心良苦,功在千秋。蒙恬之后,汉武帝的铁蹄从这里飞驰,昭君与大雁从这里出塞,司马迁从这里南下,唐太宗从这里北巡……多少历史的画图写在这条坦途上!但是有数风流毕竟还是被雨打风吹去了,唯有汉昭君的一曲琵琶,伴着蒙恬的一声叹息,幽幽的浮荡在那条一眼望不到止境的秦国古道之上……
其实,秦朝之亡很多的要素,长城与直道在外面占的比重很小,有一个愈减轻要的要素咱们都没有留意,那就是秦始皇对百越的用兵。
据《淮南子》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皇帝令尉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攻击岭南,先后战败了西瓯人(浙江的百越)、闽越人(福建的百越)与南越人(广东的百越),但是当和西瓯人(广西、越南的百越)打的时刻出疑问了,这一仗秦军打的十分艰辛,长达三年不解甲,不弛弩。先是小胜,还杀死了西瓯族的首领“译吁宋”,但是接上去西瓯人跟秦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躲进深山老林之中,凭着天时不时袭扰秦军,尉屠雎莫之奈何。终于有一夜,秦军遭到了西瓯人的伏击,大败,主将屠睢战死,秦兵伏尸流血就义数十万人。
如今疑问来了,蒙恬三十万就战败了强悍的匈奴,屠雎足足五十万大军,为何被一支小小的西瓯搞成了这副德性?难道是统帅太蠢了吗?不见得。屠雎这团体是什么来头史书没有详载,咱们不清楚,但看他能接替一代名将王翦的位子率领半个国度的兵力南征,置信其即使比不过蒙恬,也绝不会是个无能之辈。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望风披靡的秦军到来岭南,就变的老吃胜仗了呢?我想关键有这么几个要素:
第一:蒙恬北伐是收复赵国的家乡,外地边民既痛恨匈奴的虏掠,人造会站在秦军这边儿,这叫有有大众基础,抗争就好打。而尉屠雎南征的是南蛮未开化地,关于那里的越人来说,秦军是侵略者,所以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倔强抵制。因此雷同是拓疆,蒙恬与尉屠雎发起的抗争性质不同,结果人造悬殊。
第二:中央气象不同。蒙恬北伐的是河套地域,那里的气象条件与关中差不太多,战士们比拟顺应。而尉屠雎南征的百越地域是南边蛮荒之地,那里气象懊热,地势卑湿,山岭丛杂,瘴雾极重,蛇虫又多。秦军一到其地,不服水土。或为瘟疫瘴气所侵,或为猛兽毒虫所害,往往死亡。再加受骗地越人仗着相熟地形,不时的偷袭秦军。一朝一夕,秦军士气日渐高涨,大败也就无法防止了。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是,其实《淮南子》的记载自身是有疑问的,屠雎不过一“尉”,比之蒙恬不知差了多少,何以能统帅五十万大军?而且《史记》中从未提及这五十万大军的状况,只在《秦始皇本纪》上说,秦政府曾派了一些犯法的官吏、流民、商人以及在过后位置相当于半奴隶的赘婿(注14)去“略取陆梁地,以适遣戍”。所谓陆梁,即山谷中平地之意,换而言之,秦军只霸占了平地,山林之中仍是越人的天下。另外还有就是在《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借主父偃的奏疏,提到一笔“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而后“秦军大败”,也从未说过五十万大军以及战死数十万人之事(注15)。总之,秦始皇应只是派了些罪犯去开发岭南罢了,这也是当年秦国在扩张抗争中经常经常使用的移民模式,无论攻三晋或楚地,秦政府往往“出其人”而“赦功臣迁之”。有学者指出:“随着疆域的扩张,秦国不时排汇或强迫迁入其余国度的人口,同时也将外国人口少量迁入新霸占地域,以安全自己的统治位置。”“在过后曾经开局履行鼓励,招募移民的政策以及罪犯可以迁移边区抵罪的制度,是中国移民史上值得留意的新事物。”(注16)
另外,依照法家的说法,这些罪囚大多是帝国的不稳固分子,留在原处只会生乱还糜费食粮,不如派去岭南当炮灰,还可以开发落后地域,比如修建灵渠以沟通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注17)等。秦始皇的这项罪囚殖民制度起初被汉武帝发挥光大,成为了中国人开疆拓土的习用政策。另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伍被所言,现在秦的“南下干部”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为了给这些在他乡安家的罪囚战士们找媳妇,还特地找秦帝要了三万中原女人“以为士卒衣补”,结果秦帝给打五折批了一万五。听说欧洲殖民期间也有大略2.4万名英国女囚曾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给前期殖民的男人生孩子,看来中内在这方面也可算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了。
总之,秦始皇究竟还是拿下了百越地域,将其置为桂林(约为今广西省)、象郡(约为今越南中北部)、南海(约为今广东省)三郡。至此,秦帝国的疆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五岭,北过大夏,疆土总面积超越347万平方公里,比上世纪(前四)横跨欧亚非的的亚历山大帝国还大。是过后环球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度。惋惜夺秦之鹿的西汉初年国力十分疲弱,疆土一度锐减至214万平方公里,起初若不是汉武帝争气又将地盘打了回来,五胡乱华或许提早迸发。
当然,为了降服百越,帝国毕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间接放慢了大秦毁灭的脚步。假设说派蒙恬细长城筑直道对帝国的安危与开展还属必要之举,那么降服百越相对是秦始皇一生以来犯的最大的一个失误。
第一:降服百越是自残式的自损实力。为了统治与开发新降服的百越地域,帝国数十万移民军所有驻扎在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三郡。但是这些地域山岭纵横,土地贫瘠,沼泽四溢、丛林密布,农业水平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开发老本太大,还要中原输血维持,这间接造成了秦军供应水平降低与中原压力倍增。
总之,岭南之戍,便似乎饕餮,不时地吞噬着各种资源、人口,乃至帝国自身。秦作为一个军国主义野兽,其基本生活法是以外养内,即吸取他者资源以滋润自身;同时也可借此消耗国际任何或许形成镇压朝廷的能量。《商君书·说民》上说:“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又说:“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必削。”法家以为国度想要坚持次第,就必定继续地将民力投入抗争,能生(积存)也要能杀(消耗),这样能力“输毒于外”,将外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进而合并天下,这便是秦帝国的基本开展逻辑。
可天下一统之后,再无他者可供吸取,或许说,吸取的老本太大,非但没利润,反而要向外输血到长城岭南,那么帝国只能向内吸取,损黎民以肥朝廷。而如此一来,百姓再也没方法失掉军功爵位,还要饱受徭役之苦,别说六国之民了,就算老秦人都无法忍受。所以一旦天灾天灾,秦吏与秦军则少量逃亡、甚至叛变,结果帝国瞬间土崩瓦解。陈胜吴广起义后,其部将武臣北渡黄河,一句话就发动了数万俊杰造反,他说:“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动荡,百姓罢敝。财匮力尽,生灵涂炭。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可谓一语中的。换句话说,秦一致天下后在军国体制的惯性拉扯之下,岂但没能中止它那继续了一百多年的战时经济,反而无以复加开动它的渺小抗争机器,去失掉短期内毫有利益的土地,这最终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攻之国”,消耗适度,爆缸而亡。
第二,降服百越的是秦始皇平生做的最吃亏的一笔交易——移民大军糜费了帝国少量钱粮,却一点本钱都没捞回来。今天灾天灾后,这北边三十万大军,有直道交通,起初还能杀到燕赵之地给咸阳分担压力。但是五十万南边移民军因大多不是秦人,且基本官兵都是罪犯、商贾出身,对秦帝国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又山高皇帝地远,便罗唆借口交通不便,一兵一卒都没有去救秦,等到大秦消亡,移民军的首领龙川令赵佗更是尽诛南海郡郡县秦吏(注18),换上自己的心腹,而后合并三郡,拥兵自重,自立为南越王了!
第三,降服百越不是事不宜迟。匈奴后劲雄厚,又占据了帝国的命脉河套地域,所以必定将他们赶走,不能让他们冷静壮大。但是百越又何必这么急着去摆平它呢?自古以来,百越素来就不是华夏王朝的要挟,由于它既称百越,人造部族甚多,且不相统属,人心涣散,基本要挟不了中原政权的统治,也绝不会被动侵犯中原之地,所以楚国在最弱小的时刻,也只是开发到浙江湖南地域,并没有接着往南打。汉朝也是疗养生息近百年,直到汉武帝最弱小的时刻,才在公元前109年彻底平服了百越。毕竟过后中原的土地还没有充离开发,不存在人口压力,秦始皇齐全没有必要这么急的去搞扩张?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代代打,什么都得讲个平衡。细长城筑直道曾经消耗了不少国力民力财力了,帝国至少须要几十年的疗养生息,人口物力的滋生,能力继续下一步的拓疆方案。所以秦始皇最正确的做法,是把降服百越的事情,留给子孙后辈去做,可他非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把一切事情都做完,这能不出乱子吗?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到时刻做,做了不必定付得起那样的代价。秦始皇最大的缺陷,就是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什么事情都要毕其功于一役,丝毫不怕撑死自己,所谓过犹不迭、物极必反,就是这么一个情理了。当然,秦帝国的军国体制曾经飞速应用了一百多年,领有极大的历史惯性,发明了庞大的食利阶级,尾大不掉,产能过剩,这也不是秦始皇说刹车就能刹车的。
总之,秦之亡,秦始皇要负相当大的责任,但他毕竟为中华做了许多屈指可数、开天辟地的小事,这些小事,简直比尔后两千年大少数帝王将相们所做的总和还要多。当然,这些汗马功绩,都是建设在数不尽的血泪白骨与宽广民众的深重劫难之上。但不论怎样说,满怀开拓与进取精气的秦人,开创了一个共同而平凡的文明,他们为咱们先人留下了有数贵重遗产,这一点历史将永远铭刻。所以司马迁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完成大!”(《史记·六国年表序》)
注1:秦朝一致文字,关键就是用李斯在周代“大篆”的基础上,吸取齐鲁蝌蚪文笔画简省的好处所创制的“小篆”。从秦始皇巡行天下留传的各处石刻中,咱们仍可以一睹李斯书法的风采。李斯的小篆,字生长方,笔法圆转,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别有一番广博肃穆的声势,一如大秦的做派。故只管后世产生了更多简洁易用通行的字体,但小篆依然是轻薄场所的首选字体,且因其字体粗劣好看、平均对称,特地适宜作为印信去符号化,所以在篆书的基础上,又开展出了篆刻艺术,用于金石铭刻。
注2:1979年,江西贵溪仙水岩崖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两件古筝,时代在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而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时代亦在战国早期。甚至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明遗址出土彩陶上丰盛多彩的纹饰图案,就可充沛看到毛笔的痕迹。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明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研杵、小盂和黑色色铁矿石,这应该就是最新鲜的的墨与磨墨工具。
注3:(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筝五弦,施如竹筑。秦蒙恬改于12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十三弦。”至于毛笔,考古发现战国时的笔不是将笔毛插在笔杆内,而是将笔毛围着笔杆而后用丝绒扎好,外面再涂上漆。而秦以后的毛笔,却是将笔端镂空,把笔毫插在其中,这样的毛笔,其好处是很显著的,一是吸墨多,二是容易坚持笔毛浑圆齐整,便于书写。这些改良或许就是蒙恬所为。
注4:苏泓月:《古乐之美》,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第221页。
注5:乃一支发祥于大兴安岭西麓草原走廊(包含驰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与科尔沁草原)的游牧部族,战国时曾常年侵扰燕赵之地,被燕国名将秦开击败后开局重点与匈奴在草原争雄。秦朝末年被匈奴击败吞并后,其残部退入山高林密的大兴安岭,开展为起初的乌桓与鲜卑。
注6:指过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一支弱小游牧部族,其与西域人同属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一族。
注7:据林梅村《大月氏人的原始家乡——兼论西域三十六国之构成》一文所论,“头曼”乃是吐火罗文“tumane”的音译,意思是万户长,或是过后月氏王作为北边游牧族霸主封与匈奴单于的名称;而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起初也被送至月氏王庭为质,这些都说明匈奴被逐后权利大减,竟而沦落至月氏隶属国之位置。
注8:白鸟库吉以为冒顿(mò dú)应当是蒙古语bogdo,意为神圣,并举清代漠北蒙先人尊清天子为博多可汗(bogedo khan)为例。参阅白鸟库吉:《西域史上的新钻研》,《西域史钻研》上册,第224页。由此可见《史记》记载的历任单于名单从头曼到且鞮侯,除了老上单于原名稽粥这一条外,都只要单于号而没有人名,历来视这些单于号为人名,实是由于司马迁时代汉人对单于号制度缺乏了解而形成的误解。参阅罗新:《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钻研》,社会迷信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2023年,第34页。
注10:位于今朝鲜安康北道大宁江、清川江入海口岸处,又被称为“燕塞石”,所谓燕塞即战国燕长城。秦代长城是沿用燕长城之旧,秦长城东端起始处也就是燕北长城的起始处。参阅景爱:《中国长城史(增订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49页。
注11:譬如,在河套地域,蒙恬除了应用阴山以南的赵武灵王长城以外,又在阴山以北新修筑了一道长城,其遗址已被外地人士发现。据实地调查所见,秦代新细长城的起止走向,大体上是比拟清楚的。参阅李逸友:《中国北边长城考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一期。
注12:近期考古学家统计长城长度,算得秦始皇的长城总长7860公里,其中6650公里沿用燕赵秦的旧城,新筑1210公里(景爱《中国长城史》)。以土方来算,大略是汉长安城的3.43倍,其工程量按理并不算太大。关键是长城距离帝国核心太远,转输后勤的消耗较高。
注13:《汉书·主父偃列传》说,秦始皇北击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先秦时六石四斗为一钟,也就是说,运192石食粮,路上就要消耗掉191石,只要一石能力运到北边河套地域。
注14:这种模式被称为“谪戍”,谪发者包含“贾人、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尝有市籍者、大父母(祖父母) 或父母尝有市籍者”七种,故汉时又称“七科谪”。这其中有违法官吏,有逃亡户籍者,还有经商致富者及其后辈。秦制统治者以为,这些人危害了国度税收与统治次第,破坏了高爵权贵对土地和财产的垄断,而且到处流动(没有土地的约束)不利于管控,故而被“谪戍”解决了。而赘婿也是因障碍了国度的税收与社会原子化而被严峻打击的。《睡虎地秦简》中还记载了一条律法,不准许对赘婿授予爵位田宅,子孙三代之内制止入仕,并且七代内必定在户籍中表明为赘婿之后,优先征发徭役。另外,赘婿从军后,不只待遇缩水(只要三分之一的饭食,还没肉吃),而且优先作为炮灰,攻城时顶在最前面填城壕。
注15:《淮南子》之所以要言过其实,是由于其主编淮南王刘安崇尚黄老之道,倡议劳动有为,还曾上书推戴汉武帝收兵征伐闽越。
注16: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扼要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8页。
注17:秦军经过灵渠运粮而深化越地,对保障秦军岭南抗争的胜利,起着无法估计的作用。有学者推断,灵渠宽度5-7米,水深1-2米,过后可以飞行宽5米、装载500-600斛食粮的运船。参阅《广西航运史》编委会编:《广西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4-7页;蔡万进:《秦国食粮经济钻研》,内蒙先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注18:赵佗乃赵地真定人,又姓赵,有或许是当年赵国王族后裔;其对秦的忠心应相当有限。另外龙川县地处珠江东水开局,乃百粤首邑,岭南第一要塞,其名得自“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汉书·天文志》),即领有丰盛的地上水资源,可凿井通渠,农业十散兴旺,故在南海郡各长吏中实力最为雄厚也最有野心者,秦时主持南海三郡的南海郡尉任嚣因此将三郡独立的重担拜托于赵佗。
古代一般只有发生特大事故或者战争才会迁徙,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1、、永嘉之乱,中原汉族南下江南。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2、安史之乱,汉民南下。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3、靖康之耻,宋室南迁。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
4、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
元朝时期,黄河有20多年处于决口状态,滚滚洪流一泻千里,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老百姓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尸横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丧黄泉。明王朝建立后,不得不迁外地之民耕种无主之地。
5、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湖广泛指当时的湖广省,即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根据各类考证表明,江西、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据《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6、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儿女西北大移民。
河南人沿陇海铁路大规模西迁是由三大历史事件造成的:
一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群众往西安等大后方逃亡。
二是国民政府“以水代兵”, 1938年扒开黄河花园口。一泻千里的的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
三是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再一次激起了中原灾民大规模的西迁浪潮,1942年(民国31年)河南省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惨绝人寰的特大灾荒,米珠薪桂,饿殍载道。而当年的关中平原,则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
当时河南省有3000万人口,1942年――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竟达300万之多。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请给出几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与暴君/昏君,并简要介绍一下
明君: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桓即位不久,就下令废除了“连坐”(连坐,就是一个人犯了法,他的父母妻儿等都要牵连在内,一同办罪)和肉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或是毁坏他的肢体)。
他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努力避免战争,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
他本人也注意节俭,比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古代皇帝多半都过着奢华腐化的生活,他们住着豪华的宫殿,还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就是凉台),好欣赏山水风光。
汉文帝本来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让他们算算该花多少钱。
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
”汉文帝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工匠们粗粗地算了一下,说:“十户。
”汉文帝听了,又摇头又摆手,说:“快不要造露台了,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他不仅不造露台,生活也比较俭朴。
他经常穿粗布衣服,住的、用的都是前辈皇帝留下来的东西,从不添新的,就连他宠爱的夫人也不穿华丽的衣服。
他还能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让他们做衣服。
他曾亲自下地种田,让皇后也去采桑养蚕。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继续执行这个政策,又果断地平定了七国诸侯王的叛乱,维护了统一。
他把农业看成“天下之本”,也曾像汉文帝那样,亲自下地种田。
总之,经过文景二帝几十年的用心治理,国内安定,国家也富裕了。
据历史记载,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
后代人对这样的安定繁荣的局面都很羡慕,因此,“文景之治”的说法也就传开了。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年号是贞观。
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
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贵*,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
魏征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见,即使太宗生气,也不退让。
魏征病死,太宗痛哭着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了解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对错,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
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载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
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
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史上著名的昏君和暴君荒诞怪癖的皇帝――昏君皇帝本来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管与处理军政大事。
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不少昏君,视国家军政大事为儿戏,却以极大的热情与主要的精力去从事自己的爱好活动,甚至形成各种荒唐的怪癖:球迷皇帝。
最典型的要数唐僖宗与宋徽宗了。
唐僖宗极爱打马球,球艺也不错。
他洋洋得意地自我吹嘘说:“我要是应考球进士,一定能考得头名状元。
”一次四川节度使出缺,觊觎这一官位的大臣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等人。
唐僖宗在最终考虑确定这一极其重要的官职人选时,竟然命以上的四人各自表演确定这一极其重要的官职人选时,竟然命以上四人各自表演球技术,最后,以打得最精彩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至于宋徽宗爱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竟任命一个精于蹴鞠球艺的市井无赖的高俅担任尉――当时高一级武官,则更是尽人皆知了。
球迷皇帝视国事如玩球,以球艺任官,任用非人,其结果必然是乱政亡国。
商贾皇帝。
汉灵帝刘宏与南朝宋少帝刘义府,均在皇宫中设“列肆”――模仿街市商店,两位皇帝均穿上商贾衣服,亲自沽卖。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更是此中能手,他不仅在皇宫后苑设立交易市场,自己与妃嫔宫女共同仿中市场商店做生意作乐,还特地设立一套“市场管理机构”,以宠妃潘氏任总管,皇帝自己充任潘氏属下的管理人员。
对违反“市场纪律”的,包括皇帝在内,均加以鞭挞,简直把皇宫内闹得乌烟瘴气。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有名的昏君,他的癖好是做木匠,盖房子,亲自操作斧头凿锯,一点不含糊。
他的寝宫里常常堆满了各种木料。
他打造家具时往往日以继夜。
当他干得起径时,根本不愿花时间去会见百官臣僚,更不愿处理军政大事,一切都让太监魏忠贤去主持操办,形成了晚明多年极其黑暗的阉党专制。
乞丐皇帝。
南北朝时北齐后主高纬有个更荒唐的“怪癖”――喜欢当乞丐。
他在后宫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他自己亲自穿上破衣烂衬当乞丐,沿街乞讨,这倒不是他想体验贫苦人民的生活,而是想出新鲜法子来玩,寻求刺激,以打发无聊而空虚的生活。
结果,不仅荒废了政事,而且败坏了政风。
戏迷皇帝。
第一个戏迷皇帝当推秦二胡亥。
他登位后沉湎于歌舞声色。
他命人在“傩”的基础上将曲谱配管弦,填上词,发展成有情节的戏曲,成为后来陕西 “秦腔”的前身。
他令设立专门的戏曲音乐机构“乐府”,专为宫廷服务。
他成日听歌看戏,竟不知宫外已天下大乱。
唐明皇不仅是少有的戏迷,还特地将梨园辟为戏曲人才的场所,从此, “梨园”便成为戏曲界的代称。
他与杨贵妃寻欢作乐,将国事交给杨贵妃之兄杨国忠,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清末执政慈禧太后更是古今第一大戏迷,尤爱京剧。
她面对着外敌入侵,外侮日亟,山河破碎,百姓痛苦,却无动于衷,几乎天天看京戏,并在皇宫与颐和园别墅中都建造起富丽堂皇的戏台。
她嫌观戏不过瘾,有时还亲自着戏衣,偕同太监李莲英粉墨登场。
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清王朝的达官贵人们都沉醉于就京剧之中。
那些为慈禧演戏的就演员,成了“内廷供奉”,身价百倍,红极一时。
名演员谭鑫培(艺名小叫天)成了文武百官最崇奉的偶像。
以至北京城里形成了这样一种景况:“国家大事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沉湎女色的风流皇帝就更多了。
秦始皇是第一个爱女色的风流皇帝,他平定六国后,将六国统治者的后妃、宫女、王女等集中到咸阳,并专门建造了规模宏伟的阿房宫,供其淫乐。
据说每天秦宫后妃宫女洗脸的脂粉水倒在渭水里,便使水面上浮起一层油腻。
汉朝的皇帝因为妻妾太多,便在封正妻为皇后以外,再把众多的小老婆分成等级,称为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
汉武帝后宫史载有“女子数千。
”东汉成帝宠信赵飞燕是著名的宫廷秽史。
晋武帝后宫妇女多达万人以上,可谓破纪录,他常常坐着羊车到后宫游幸,任羊车把他拖到哪里,他便在那里宴饮寝宿。
南朝陈后主宠信美女张丽华与孔贵人,直至亡国,在南京留下胭脂井的风流遗迹。
宋徽宗甚至微服出宫,到妓院私狎名妓李师师。
明武宗朱厚照,不仅后宫妃嫔成群,而且好微服游幸各地,猎取女色。
他在大同恋上妓女刘美人,又在宣化府看中客店老板的女儿李凤姐,京剧《游龙戏风》就是描述此事。
白痴皇帝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个娃娃,而是个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
白痴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娃娃皇帝那么多,但为害却更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
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
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
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隐瞒不住了。
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
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
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
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
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
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下毒而死。
不久,西晋灭亡。
另一个白痴皇帝是东晋帝司马德宗。
他是晋孝武帝的嫡长子,从小又痴又哑,“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
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
孝武帝生前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白痴,但为了维护皇位世袭与嫡长继承制,仍不得不立他为太子。
这样,司马德宗于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为晋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导致大权帝落,王公大臣各显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
最后,这位白痴皇帝被权臣刘裕派人缢死。
不久,东晋也就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白痴皇帝是唐朝的顺宗李诵。
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本聪慧异常,学问过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个月,突然中风,变得又痴又哑。
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发现太子痴哑以后,也无法不让李诵继位。
李诵继位,即为唐顺帝,在位仅一年。
在这一年中,朝政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人支持,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永贞为顺宗年号)。
但因这次革新损害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
唐顺宗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皇位由顺宗之子李纯继承,是为唐宪宗。
二王与柳、刘诸人自然均遭贬逐。
无辜的顺宗也因受到惊吓于次年死去。
唐朝政局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动荡,宦官专权与藩镇跋扈的局面加剧。
白痴做皇帝,无不使政局动荡,国家多难。
这是专制政治的恶果,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喜欢杀人的皇帝――暴君在历史上,过多杀戮臣民的皇帝,被后世史家称之为“暴君”。
暴君们嗜杀成性,他们不仅屠杀敌国的君臣军民,而且屠杀自己的臣民,甚至还屠杀自己的骨肉。
中国历史占第一个喜欢杀人的暴君首推秦始皇了。
他在平定六国、建立帝业的过程中,常常以得胜之师残酷屠杀六国的军民。
天下统一、做了始皇帝后,又以全国人民为假想敌,制订了严密残酷的法令,时时防范与严厉镇压人民的一切“不轨”行动。
甚至百姓们仅仅是被怀疑在内心里有不满思想,所谓“腹诽”便要“弃市” ――拉到大街上去杀头。
他对知识分子的血腥屠杀――“焚书坑儒”,更将他永远地钉在了“暴君”的耻辱柱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明史·文苑传》记载,其杀害知识分子之多为历代罕见。
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被朱腰斩;与高启并称“四杰”的杨基被迫害死于徙流的工场,张羽在岭南投水自杀,黎贲下狱瘐死;与高启并称“十才子”的谢隶被杀;此外还有著名的文人苏伯衡、傅恕、王彝、张孟兼、杜寅被杀,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自杀,等等。
历史学家徐一夔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因有“光天之下”与“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璋便疑心徐有意讥讽自己出身微贱、作过和尚,“则”字近“贼”等,要杀徐。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在位的约140年间,以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罗织罪状等手段,连续制造了多起迫害与屠杀知识分子及其家属、族人的文字狱大按-2,如庄延?《明史》按-2、戴名世《南山集》按-2,汪景祺《西征随笔》按-2、查嗣庭“维民所止”按-2、吕留良按-2、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按-2等等,每一按-2都是杀人如麻,株及妻子儿女,而且连已死的人都要开棺戮尸,对死人也要屠杀一次。
真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啊!许多暴君不仅屠杀老百姓与知识分子,还对自己部属的文臣武将大挥屠刀。
中国历史上杀戮功臣最有名的皇帝当推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原来兵单势弱,靠着部下韩信、萧何、张良、樊哙等文臣武将的韬略功勋与彭越、英布等降将的协助,才打败势力强大的项羽得了天下。
可他做了皇帝后,感到这些“功高震主”的部属对他的兵是个威胁,立即在其妻吕后的协助下,制造种种借口,血腥屠杀这些元老重臣。
他首先向功盖世、谋略超群的韩信开刀,以查无实据的“谋反” 罪名突将韩逮捕,后贬为滩阴侯,不久让吕后出面将韩斩首,并夷三族;接着,刘邦又用相同的手段,把梁王彭越杀害剁成肉酱,夷三族;然后又将淮南王英布等异相继诛灭,甚至杀死了有恩于他的丁公;最后连与他最亲近的开国元勋樊哙与萧何也几乎惨遭毒手。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上皇帝的宝座后,首先制订《大明律》,规定凡敢于“谋反”者,不分主从,一律凌迟处死,并株连亲属,凡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
“胡惟庸按-2”是他杀戮功臣的开端,前后株连杀戮了约3万人。
后来他又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坐“落按-2”死者有13族,达1.5万多人。
其他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朱的儿女亲家、位列百官之长的李善长等元老重臣,也都纷纷遭杀身或抄家之祸。
后世史家评朱元璋是:“借诸功臣以取天下,有天下既定,即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赵翼:《二十二史札史札记》)武则天当权前后,皇室骨肉间互相杀戮成为常事,在她成为高宗皇后前,为了在高宗面前诬陷政敌,竟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当政后,又连续害死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唐玄宗李隆基一天间杀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
南北朝时石虎为了篡位,把做皇帝的哥哥三弘杀了,连嫂嫂、侄儿全杀光。
做了皇帝后,杀人如麻,后来因家庭小事,又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子石宣,同时还把石宣的妻子和9岁的儿子一起杀死。
北齐文宣帝高洋立子高殷为皇太子,因高殷愚弱,诸叔强悍,高洋为除后患,竟以莫须有罪名活活烧死他的亲弟高浚、高涣。
及 高洋暴病垂危,预料到他儿子皇位终将为诸弟所夺,便哀求长弟高演,说:“夺但夺,慎勿杀也。
”但后来高殷即皇帝位后不久,仍被高演废杀。
高演在策划阴谋时,曾联络其弟高湛,并许诺:“事成以尔为皇太弟。
”及即位,高演却立其子高百年为皇太子。
直到高演临死,深知高百年非高湛对手,只得传位于高湛,并恳求高湛善待其子。
但高湛做了皇帝后,却仍将高百年杀死。
中国古代最离奇的皇帝同性恋是一个时尚的词语,但它不合中国国情,因为它在中国的存在非常古老,汉哀帝刘欣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
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载,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
”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
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
哀帝还为董贤建造了一栋与皇宫类似的宫殿,并将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给董贤,自己则用次品。
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冢茔。
《汉书·董贤传》载,哀帝还曾开玩笑地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
这种要“爱情”不要江山的恋情在历史上实为罕见。
如此忠贞于爱情,国事当然糟得很,哀帝死后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市侩皇帝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出游玩乐……各种怪行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开店铺。
《南齐书卷七·东昏侯》载,东昏侯“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日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妃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妃决判。
”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几千,半个京城的百姓都吓得东奔西躲。
《南史·齐本纪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又开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设店,坐而屠肉。
”东昏侯与潘妃的怪癖行为在当时流传很广,有着这样一首民歌:“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东昏侯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却做着如此的市侩勾当,可见他的昏庸。
他即位后仅两年,萧衍就起兵围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侩皇帝被部将杀死,年仅19岁。
菩萨皇帝历史上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灭佛,但也有过梁武帝、武则天、唐中宗那样忠实的佛教信徒。
其中以“皇帝菩萨”(大臣们在奏章中这样称呼)梁武帝萧衍最为突出。
武帝大力倡导佛教,耗费巨资修建庙宇,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所,其中以大爱敬寺、智度寺、解脱寺、同泰寺规模最大。
唐朝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还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虽万机多务,犹卷不掇手,燃烛侧立,常至戊夜。
”且部头极大,其中《制旨大涅经讲疏》有10l 卷。
同时,武帝还创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论,认为儒教、道教皆来源于佛教。
还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无此规定,他根据《涅经》等上乘佛教的内容写了《断酒肉文》,从此,以身作则,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
武帝还曾三次舍身寺庙: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当奴隶,与众僧一起生活,后来被大臣“赎回”;两年后,又跑到佛庙里去了;太清元年(547年), 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寺院,且坚持呆了一个多月。
三次“赎回”武帝花钱四亿。
佛祖没有保佑这位忠实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后来被活活饿死。
象棋皇帝“闷来时,取过象棋来下,要学作做士与象,得力当家。
小卒儿向前行,休说回头话。
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
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
”(《桂枝儿·咏部八卷》)唐肃宗李亨热衷于象棋,却不学士象,不学卒车,偏偏学马行斜。
上朝积祸加天宝之乱(也称安史之乱)。
肃宗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
逃命途中,他还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而不理,与张氏整天下棋作乐。
丞相李泌进言劝说:若不悬崖勒马,有重蹈“马嵬坡事件”(士兵哗变,杀杨国忠等人)的危险。
肃宗仍毫无收敛,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监将“金铜成形”的棋子换成 “干树鸡”雕成的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
人们称这种棋子为“宝应象棋”。
文学作品中,东晋谢安、三国孔明、元末刘伯温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肃宗好像也不示弱。
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矅。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
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
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
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的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据说,史上死得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
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咧,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朕活不到吃新麦子,朕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朕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朕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
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薨了……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不记得谁问过我了,什么叫傻缺?我说,好像就是傻冒加缺心眼儿吧。
我觉着,以下两位可以竞争死得最傻缺的皇帝……一位是秦国的君王泰武王赢荡。
其实这位国君多好的前途啊,17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
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傻缺,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
23岁那年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不是帝王,但是怎么说也是金枝玉叶呀,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
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
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
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
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面豢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
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不过呢,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生这么个宝贝儿子……大家认为,赢同学和刘同学,谁更配得上最傻缺奖呢,俺比较心仪刘同学哦……嗯,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也该总结总结了,学习历史嘛,就是要以史为鉴,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是我们今后一定要借鉴的:1.小两口吵架,不要说气话;2.算命的说点什么,还是要当真的;3.举重是危险运动,没受过专业训练,千万别尝试;4.人是掐不过野兽的,尤其是狗熊,不到生死关头,千万别逞能;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上厕所,尤其是去便便,可千万不能着急啊……娃娃皇帝开国皇帝取得了政权,登上了皇位。
他是将政权、将天下江山视作他一人的私产的。
私产决决不可转让给别人,这就是皇权的不可转让原则。
他要占据这个职位到永久。
因而皇位们都企求长生不老。
但是当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就只得将位传给自己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儿子。
这就是皇位世袭制。
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继位。
这样,中国历上就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29个娃娃皇帝。
最早的是西汉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
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首推东汉殇帝刘隆,他刚出生100天,就被拥立为皇帝。
其他在10岁以下做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2岁;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统帝3 岁;清朝的光绪帝4岁;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岁;清朝的顺帝与同治帝6岁;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7岁;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三国的吴废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为8岁;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等4人为9岁;东汉的和帝与三国时的魏废帝等5人为10岁。
至于在16岁以下称帝的则不胜枚举了。
娃娃做皇帝,当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总是由太后、外戚或权臣摄政。
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揽权营私,玩弄娃娃皇帝于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
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为收回权力,又往往与摄政者展开死斗争,演成惨剧。
这种政治闹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宫充满了刀光剑影与血腥气。
王莽鸩杀汉平帝与末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权臣以及慈禧太后残暴地处置光绪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
在统治者忙于争夺权力与血腥屠杀时,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活动往往中断,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生活最悲惨的那段历史是什么?
中国古代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受君王压迫导致的赋税严重,另一种则是受到传染病影响导致的死伤惨重。
中国历朝历代不缺乏有昏庸无德的君主,就像秦始皇统治末期,为了抵御外来侵害,挨家挨户的壮劳力全部被派去修建长城。这在当时会造成什么影响?男人是古代的主要劳动力,普通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男人每日下地耕种,收获的粮食大部分要交于国家,小部分用于养家糊口。如果男人全部被征用去修建长城,女人无法耕种,国家依旧需要你缴纳大量粮食,自己吃不饱的同时还要干那么多活,这样的生活还不够悲惨吗?
更悲惨的是秦二世当权之后,人们还没有从修建长城的压力中缓过来,就被秦二世拉去修建阿房宫,此外还要修建秦始皇的墓陵。在这种乱世活着就不容易,然而秦二世却大量的杀害为秦始皇修建墓穴的工人。秦朝的这段历史,我认为是人们最悲惨的时候,要不哪来的孟姜女哭长城呢?
除了人为造成的悲催,剩下的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天灾了,1910年哈尔滨被鼠疫笼罩的暗无天日。一夜之间,哈尔滨城内出现了很多咳嗽咳血的人,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转为呼吸困难,最后死于心力衰竭。有数据显示,每一户人家几乎就有一个人死于当年鼠疫。这场时疫相比于吃不饱饭的古代,更令人感到害怕,因为疾病带来的是死亡的威胁。